孩子老是沉迷游戲,整天跟我對抗,一說話就“我媽讓我再玩一會兒”,每次都會把我氣得胸口直打顫。這種事兒太多了,我根本管不了!
6月5日,我到兒子家去一探他,果然,他居然拿著一個成年人的身份證注冊了游戲,還充值了14000元。
我和老公急得不行,在網上搜索了一下,游戲的費用確實挺貴的,一個月也才需要380元。后來才知道,孩子用別人的手機玩游戲,充了不少錢。
不過,我們沒有因為這個事情跟他起沖突,也沒有因為這件事責備孩子。
兒子讀初中的時候,他發現學校老師太嚴格了。
那天回到家,他就跟媽媽說:我不想上學了。
“媽媽,我想玩游戲。”他當時特別想。
“玩游戲?”
“可以。”
“那你去學校玩游戲多長時間,我跟老師說完了。”
“好。”
他乖乖去了學校。
可是他有沒有留下來玩,有沒有在學校遇到什么問題,我很擔心。
結果他跟我說,他看到我跟媽媽說,他喜歡跟媽媽在一起玩。
我心里咯噔一下。
他為什么喜歡跟我在一起玩?
因為,在他看來,和媽媽在一起玩的時候,他感覺自己就像一個人。
后來,我通過各種關系,把他確認了。
我跟他交流,我發現,他其實很敏感,他會用各種方式來保護媽媽,要讓媽媽感受到他在媽媽身邊,保護他。
這種保護,能讓他感覺到安全感,進而安全感會更足。
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有自己的想法和需求,而不是媽媽的決定。
媽媽只是那個“人”,而不是那個“孩子”,這會給他帶來危險的感覺,這很容易讓他產生“我是媽媽的人”的錯覺。
這種情況下,孩子和媽媽處于對立狀態,要么就是完全對立。
可以看到,孩子會覺得媽媽就是在自己肚子里,所以是不喜歡我的。
甚至會對媽媽的要求和要求產生強烈的反抗,當媽媽不再滿足自己的需求的時候,孩子就不愿意接受了。
想讓孩子做一個聽話的乖孩子,就要想辦法讓他喜歡上學習。
01 尊重孩子的選擇,讓他自由選擇
在網上看到一個媽媽的分享,自己被孩子嫌棄,不管怎么做,孩子都不喜歡。
她想讓孩子學什么就學什么,自己替孩子安排好了一切。
結果孩子高考前選擇了一種非常不理想的專業,也不喜歡學習,而媽媽就逼著孩子學習。
孩子在高考過后,就徹底放棄了自己的專業,每天在家不出門,也不和媽媽溝通,媽媽一問就是答案,像是閉嘴。
從這個角度來說,孩子不喜歡學校,往往也是因為孩子遇到了一些很大的壓力。
1. 初中階段,父母的焦慮是正常的
初中一年級是孩子求學路上的一道坎,很多家長從孩子被學校“放棄”開始,就開始焦慮。
從小學的孩子,到初中以后,成績會出現斷崖式下滑,這就是家長焦慮的表現。
這個時候,家長的焦慮,實際上是對孩子的不信任。
所以,這個時候,家長會下意識地把孩子送到各種補習班,比如英語補習班、數學思維補習班。
在孩子的學習上,家長會很辛苦,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在這樣的壓力下變得更加優秀。
2. 上初中以后,家長會很緊張
初中之前,雖然我也在一味地跟孩子強調學習成績,但是,當初升入初中以后,我才意識到孩子學習成績與自己有很大的關系。
這時候,我才意識到,我之所以焦慮,是因為無法接受孩子在我面前的狀況。
于是,我又開始重新認識孩子的學習狀況。
我重新認識了孩子的學習狀況,只是問了一些問題,但卻發現,似乎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做出的努力,和我想象中的不一樣。
仔細看了之前的內容,我覺得這可能是孩子的學習能力不足所致。
我認為孩子的成績并不完全取決于孩子的努力程度,而是取決于孩子的學習效率,這只要把握好這個點,就能讓孩子的成績越來越好。
我重新認識了我之前的無知。
原來孩子的學習能力很強,孩子對學習很感興趣,因為小學學習的知識點都比較簡單,到了初中,孩子再學習的難度增加,難度增加,再加上孩子對學習的認知越來越高,知識掌握的越來越熟練,孩子的學習能力很快就會超出我們的認知。
到了初中,孩子的學習成績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它決定了孩子學習能力的強弱,它決定了孩子學習方法的優劣。
孩子的學習能力,決定了孩子是否能夠獨立學習,而在小學階段,如果家長總是逼著孩子學習,讓孩子產生厭煩的情緒,那么孩子的學習能力就會有所下降,進入初中后,學習能力就會逐漸喪失,孩子們很難適應初中的學習生活,成績的變化會導致孩子們在考試的時候成績的下降。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網癮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第三類、幫孩子建立手機網絡使用規則:讓孩子在正常上學,正常完作業,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機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機網絡,這也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這是屬于民主智慧型。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0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