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不上學咋辦?
大人每天頭疼的事都有。不想上班,上班,下班,上班,各種鬧騰。我已經有很多天不出門,24小時躺著,上班以后,感覺好累。偶爾帶孩子玩一玩,刷刷手機,也不想上班,有時候覺得帶孩子很累。每天的躺著,時間久了,就覺得腰酸背痛,出汗也就成了習慣。所以,還能堅持下來。
小月家就不上班了,醫生陸續給她開了退燒藥,到現在,月嫂每天在家都拿著藥,喝水,吃點飯,還不能睡覺,更別說打游戲了。住了三個月院,月子才好一點。還好,婆婆愿意過來幫忙,才把月子里打理得井井有條。
一年時間過去了,現在婆婆基本都能自理了,可婆婆身體又不好,只能是早晨起床喂養,每月四五千的收入都要給丈夫花銷。一度好像丈夫要分身分身。
而這個時候,我們卻發現,自己的付出是如數家珍。自己煮飯、炒菜,還要幫丈夫倒洗衣服。其實這些都是丈夫對妻子辛苦付出的補償,而丈夫對自己來說,還是個小孩子,只會覺得自己還是個小孩子。
可現在有了自己的孩子,丈夫覺得自己太辛苦了,現在這么辛苦都是為了孩子。
所以對于這件事情,婆婆表示很樂意,有些事情自己先不用自己做。不過婆婆卻對丈夫更加不滿,覺得是自己添麻煩了,還要跟婆婆道歉。
有時候,真的很難想象夫妻之間會出現摩擦。
不僅僅是因為婆婆的原因,父母之間還是有血緣關系,也是因為他們之間感情的問題。每當孩子鬧脾氣的時候,奶奶會過來哄孩子,媽媽會直接把孩子抱走。
慢慢地,孩子和爸爸就會產生矛盾,不開心也會和媽媽說。就會認為婆媳關系是不公平的。
和婆婆相處不愉快,孩子肯定是會難過的,即使作為父母,也不應該對孩子的情緒進行干預,更多的應該是去關心孩子的感受。而不是去指責。
不要對孩子說“你是不是又鬧脾氣了”
“我不理解你”
“你沒有把飯吃完就趕緊去睡覺”
“你怎么這么不聽話”
“你沒有把衣服穿上就趕緊出門”
這種家長抱怨孩子的時候,其實也是對孩子不信任的表現,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感也會降低。
這樣的溝通方式,只能說是讓孩子覺得和父母溝通不舒服了,他們可能就會拒絕和父母溝通。
3、忽略孩子的感受
在孩子傾訴的時候,家長要積極的給予回應,這樣才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重視和尊重,同時也可以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如果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被家長否認了,那么孩子很可能會產生自暴自棄的心理,同時也會影響親子之間的關系。
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理解,自然也就會認為自己的想法是不正確的,也就不會再去努力學習了。
所以說,家長應該多給孩子傳遞自己對于孩子的理解,這也是教育的一種,同時也要尊重孩子的感受,給孩子一定的空間,不要讓孩子覺得自己受到了壓迫。
這樣才能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同時家長也能夠更加了解孩子,這個時候家長再去和孩子溝通也會更加容易一些。
3、家長應該用平常心對待孩子
有的時候家長和孩子溝通的時候,孩子并不需要家長的身份,而是一種朋友式的朋友關系。這樣孩子才能夠聽進去家長的話,也能夠及時的進行改正錯誤。
最后就是家長也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辭,不要在孩子面前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這樣的話只會讓孩子更加叛逆,更加叛逆,家長應該用平常心對待孩子,不要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家長,什么都不懂的樣子。
家長更應該用平常心對待孩子,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加的聽話,但是很多家長在面對自己孩子的時候,內心其實并沒有做錯什么,也沒有過多的想法,但是卻被孩子所煩惱。
家長應該如何做才能不打不罵的教育好孩子?
1、孩子犯錯后首先要反思自己的行為
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犯錯誤的時候,都會選擇性的從自己的角度出發,這樣的教育是非常錯誤的,家長們應該首先要明白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先了解自己的行為,在自己的錯誤行為上多做出錯誤的判斷,而不是粗暴的從自己的行為中判斷出錯誤的根源,這樣才是真正的教育好孩子。
2、尊重孩子
家長們都應該明白,孩子并不是一開始就對學習沒有興趣,而是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了抵觸情緒,認為學習是一件非常枯燥無味的事情,無法提起學習興趣,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家長們要學會尊重孩子,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而不是一味的用訓斥、嘲諷、打擊
等方式
來教育孩子。
3、多與孩子溝通交流
當家長們可以發現孩子的問題時,無論孩子怎么解釋,家長都不為所動,只能硬著頭皮,在孩子的試卷上簽字,并不給出實質性的改正的方法。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0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