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早戀厭學,還沒有定性,之前是沒有被列入心理疾病的,最后可能被學校的老師發現,讓家長把孩子帶回家教育,算是有的家長的一番苦心了,也有的家長表示不知道該如何辦才好。這個問題的答案也是一目了然,在大部分家庭中,家長最頭疼的是孩子早戀,因為孩子早戀就會影響孩子的學習,甚至于影響孩子的性格。在眾多家長看來,早戀是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主要問題,甚至是讓孩子會走上壞的道路,就像是用不正當的手段進行“早戀”一樣。
案例
曾是學校中班長的小王,平日里學習成績中上等,自然是少不了小王的操心,不過她對于孩子的“早戀”卻并沒有如臨大敵,只要在有關情況下,她一般不會大發雷霆。最近一次,她帶著孩子去了好朋友家,女兒表示班上有好幾個男生追求這個男孩,小王的兒子在中間卻一眼未看出來,因為她和朋友都很擔心孩子的身體。當朋友追問下,才知道自己兒子早戀了。
她當時并沒有特別放在心上,覺得只是正常的溝通而已,她并沒有在意這件事情,也沒有和孩子吵架,只是在一旁看著,等他孩子放學后接孩子放學的時候就聊了一下,把孩子當成朋友一樣說了一番。
一番話下來,朋友覺得家長給孩子的印象好像是正常人一樣,都喜歡看孩子,還有家長對孩子比較疼愛,但是也不想看孩子有沒有受委屈,所以就把兩個孩子叫到一起去談過話。
這時小王的兒子在之前給孩子買了一部手機,這下他的注意力被轉移到了手機上,說是學校有什么活動要交,想要看書可以讓孩子網上搜索到相關知識,還有視頻,每次孩子都看的入迷,每天晚上都要玩到很晚,第二天上課的時候,孩子都沒有精神,注意力都集中不了,成績自然下滑,小王這才著急起來,每天晚上都要和孩子進行談話,問孩子在學校吃了幾碗飯,睡了幾點鐘,最近一次考試考了多少分?如果分數不高,要怎么樣?
小王對此很清楚,可是就是不知道該怎么和孩子談手機。今天一起來,她就先講了一個關于孩子看手機的事情,和孩子做了一次深度交流。
孩子告訴她,看手機的時間太長了,但是成績一直沒上去,現在因為手機的問題,他已經被淘汰出局。所以,他對自己要求很高,也認為手機的正確。而對于小王,她也不想完全放手讓孩子看手機,畢竟他現在每天生活在小縣城里,對手機也不怎么感興趣,就算了解也不知道玩多久,更不知道看多久。
小王的孩子已經上高中了,并且孩子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重點高中。這對于很多家庭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困難。因為孩子沉迷于手機,而影響到了學習,甚至在大學期間逃課,整日逃課。在家里,他經常為了玩手機而不愿意學習。他的媽媽經常會跟孩子發生沖突。所以小王經常會因為這件事情跟孩子發生沖突,甚至還會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在這種環境下,根本就沒有學習的心思,成績也會一落千丈。
同時還影響到了孩子的親子關系,孩子每次放學回到家之后,自己的媽媽都會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提醒自己的孩子。如果孩子總是對父母發火,或者有的時候會對自己的媽媽發脾氣,孩子就會漸漸地放棄對自己的學習和成長,會對生活中的事物不再關心。當孩子放學回到家之后,作為家長應該及時了解孩子到底在學校發生了什么,如果有什么事情,可以和孩子談一談,關心孩子在學校的生活,這個過程中可以發現孩子的一些細節,如果發現的太多,就應該及時跟孩子溝通。
3、跟孩子說明,學習并不是生活的全部,父母要允許孩子發泄情緒
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在家里對父母發脾氣,是因為在學校跟同學、同學或老師發生了沖突,所以對自己不滿意,而發泄情緒是一種錯誤的行為,因為這樣會讓自己感到痛苦,也會影響學習。而且學習壓力過大,也會讓孩子心情不好,更容易誘發孩子的負面情緒,更不利于孩子的學習。
而作為家長要允許孩子發泄情緒,如果孩子的情緒管理不好,就要找到合適的方式幫助孩子管理情緒,而不是逼迫孩子只能讓情緒壓垮。
這樣做會讓孩子們逐漸失去對情緒的控制,他們沒有辦法能正確的管理情緒,只有通過發脾氣的方式來獲得控制情緒,用更大的情緒來威脅父母。
《你的2歲孩子》書中寫道:我們對孩子發脾氣會影響他們大腦的理性的發展,讓他們學會哭鬧和發脾氣。這兩種不同的處理方式,可以幫助我們控制情緒,幫助我們管理自己的情緒,讓我們的孩子成為一個能夠控制情緒的人。
2歲的孩子,他們的大腦發育特點決定了他們會有很強的自我意識,這時候的他們想要的東西無非是自己的東西。他們想要自己吃飯、穿衣服、玩耍,但是父母怕他們摔倒摔跤,又怕他們弄臟衣服,于是孩子就開始哭鬧打滾。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0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