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瀏覽不健康網站厭學,這或許是所有家長的痛點,深怕在孩子上網課期間,他們被網絡上的色情內容影響到學習,擔心孩子被不良信息挾持住,而耽誤了學習時間。
可是,我們不能讓孩子無節制地使用網絡,因此,我們必須針對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采取不同的方式。
手機、網絡、電腦、游戲等數碼設備,長時間使用可能會導致大腦發育受損,而且,電子游戲也會刺激大腦神經系統,引發一系列相關問題。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01、學齡前兒童,如何更好地使用電子設備?
目前,多數孩子的手機、平板電腦等都沒有離開過父母的視線,那么,如何讓孩子更好地使用電子產品?
1、電子產品的基本用途,家長要了解
1) 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
孩子生活在現在這個時代,接觸電子設備的機會確實多了很多,很多父母為了緩解孩子的疲憊,會讓孩子去參加一些學習培訓班。
但是,現在有一個名詞給家長很明確,就是不要給孩子過早地使用電子產品,幼兒園里孩子年齡小,自控力不足,所以很容易沉迷于電子產品。
對于孩子來說,他們正處在一個信息化的時代,電子產品的誘惑的確很大。
我們小時候,電視也不是玩具,但是有些電視節目確實是專門為了哄孩子們著想的。
說白了,我們喜歡看電視,是因為喜歡看動畫片,因為這些動畫人物能給我們帶來快樂,孩子們可以把看動畫片當作是一個愉快的方式。
但如果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不斷地被父母的“言傳身教”所“引導”,那么孩子的注意力被轉移到電子產品上,就變成了想要看電視,玩手機。
看電視的過程是在強制性地讓孩子接受電子產品的“被動接受”。
4
和孩子玩耍
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孩子在愉悅的氛圍中,逐漸的喜歡上看電視。
這樣,可以避免孩子看電視,而對孩子的陪伴,促進他們大腦發育。
孩子看電視的過程中,就像是在孩子的游樂場玩耍,讓孩子能在里面盡情地奔跑,翱翔,好奇地看著外面的世界,了解里面的危險,并且還能發現各種各樣的動物,用動畫里的動物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看電視,父母要跟著看,還要控制好時間,陪孩子時不要看著時間長,過了時間,孩子又該看電視了。
這樣,既省下了孩子哭鬧的時間,也能讓他們在玩的過程中增強規則意識。
最后,父母要做好示范
其實,孩子的壞習慣,都是大人“教會”出來的,沒有培養出來的,真正的好習慣,一定是父母用心的陪出來的。所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一定要多陪伴孩子,如果孩子小的時候,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也很少,也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那么等到孩子長大的時候,就更難改掉這個習慣了。
所以,當孩子出現壞習慣時,父母一定要在孩子面前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平時父母要多花時間陪伴孩子,這樣才能讓孩子養成好習慣。
父母的陪伴,能夠讓孩子有更多的安全感
記得《朗讀者》中,謝欣穎小的時候,每天晚上都要媽媽陪她睡覺,因為她很害怕黑,所以,她睡覺的時候總是抱著媽媽的大腿。可是有一次,她卻在枕頭下面藏著話筒。
謝欣穎讀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她的媽媽發現她每天晚上都要學習到很晚,甚至凌晨都還沒睡下。媽媽擔心她長期睡眠不足,擔心她的身體健康,便想讓她多睡會兒,她的媽媽反駁說:“就算你睡了,媽媽也很難過,因為你學習進步了。”
在謝欣穎的媽媽眼中,她的孩子非常懂事,學習成績優異,懂事聽話,自己的孩子因為玩手機而耽誤了學習,所以考試成績不理想。而這個孩子,卻說:“為什么要我學呢?學習很重要嗎?考試成績很重要嗎?我學的不好可以學嗎?我學不好就沒什么好結果了嗎?”
謝欣穎有點猶豫,因為她覺得,學習成績是孩子自己的事,她并不是為了讓孩子考好成績,而是讓孩子掌握了“學習方法”,會學習了,才能取得好成績。她的這個想法的確是有些可笑。
同樣,有一位網友分享自己的經歷。她說,她小時候,班里有一個同學,對成績排名并沒有很大的執念。他認為每次都能考出好成績,那還是算了吧, 總是這樣,考試成績不好,以后,還是不會考得上好大學的。
結果考上大學以后,他卻發現,班里有許多同學都不是本地的,而是在當地的重點大學,還有一些本地的。雖然他們的學習能力比不上重點大學的同學,但是整體來說,他們學習的興趣,以及對生活的熱情,總會比重點大學的同學要強。
所以說,這樣的一個理念,其實有時候比成績更值得學習。
03 如何教育孩子,才是上策
其實,孩子之所以不想好好學習,或許是因為他們的家庭教育方面出了問題。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7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