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不上學我的情緒還好點,我女兒學校開學三周了,總是第一個到學校的。上周我沒去,沒去學校后就有些焦慮,這個情況確實屬實,孩子確實是有一天不想上學了,我每天都在跟他斗智斗勇,我一說不讓他上學,他就就鬧,我真的很痛苦。
我現在都不敢管他,可是我現在知道怎么做了,我去學校,我做完作業,我就想看電視,我想出去玩,我看電視我就寫作業。我還得背誦一篇課文,我現在只要我聽到我背誦這些課文,我就想出去玩,我不能出去玩,我不能出去玩,我不能出去玩。
晚上我想睡了,就把這些書拿出來讀,我知道我不想睡覺,但是我不能出去玩,我不睡覺,所以我明天要去上學。
我不想吃飯,我不想睡覺,我想睡覺。我想睡覺。我不想起床。
我不想上學。我不想上學。
我想睡覺。我不想睡覺。
我不想上學。
我想睡覺。
我不想上學。
你怎么能這么任性呢?不上學,你還想怎么養活你自己?不上學你能去干什么?
你出去玩嗎?能讓你爸爸把你送回學校去?
你為什么不想上學?為什么不想上課?
你不想做你的作業。
我不想吃飯。
我不想做你的作業。
我不想上學。
我不想上學。
我不想上學。
當父母讓你上學的時候,你當然不想去上學。
可是,讓你不想上學,讓你不想上學的時候,很多父母的做法就出來了。
他們會覺得,孩子嘛,你也想上學,有什么好不去的。
反正不上學,那就讓我干脆就不上學吧。
然后,有的父母會跟孩子說,爸爸媽媽這么辛苦賺錢,都是為了你。
因為你不想上學,你媽媽就會給你請家教,讓你去上學,讓你去考試。
于是,孩子拼命地學習,但是,成績還是上不去。
孩子在學習中遇到困難,也會出現不想上學的情緒,不管怎么干預,孩子都會逃避。
這就出現了一個惡性循環,讓孩子覺得上學是一件讓父母很辛苦的事情。
父母讓孩子去上學,孩子有一種負罪感。
當孩子產生這種想法時,很容易產生逆反心理。
如果孩子確實遇到了不喜歡的老師,父母要及時引導。
告訴孩子,父母永遠是孩子最堅實的后盾,要允許孩子有不喜歡的老師。
只有父母的支持,孩子才會慢慢地從情緒中平復,從討厭老師到喜歡上學。
2. 樹立榜樣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孩子為了取悅父母,往往會模仿父母的行為。
當孩子心情不好的時候,父母一定要給孩子一個好臉色,多多關愛自己的孩子,讓孩子感受到愛和溫暖。
在發現孩子出現不良情緒的時候,父母不要太過于嚴厲,盡量不要指責打罵孩子,讓孩子感覺父母還是愿意陪著他一起面對問題。
父母正確的做法是,尊重孩子,和孩子一同分析問題,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告訴孩子,遇到困難要學會思考,思考解決方法,解決問題才是最終目標。
3. 父母要知道孩子內心的想法
父母要了解孩子的想法,去理解孩子,不要總是居高臨下的教育孩子。
當孩子犯了錯誤,父母要嘗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的錯誤,不給孩子施加壓力,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
給予孩子適當的幫助
父母總是會把自己的好心當成驢肝肺,希望孩子少走彎路,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來替孩子做決定。
這樣一來,孩子很難感受到父母的愛,父母對自己的安排,會感到不滿,會覺得父母不理解自己,會給自己一種壓迫感,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自卑。
父母不要過于強勢
強勢,不給孩子任何自主選擇權,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成長。
那么孩子就會慢慢失去自主選擇權,變得唯唯諾諾諾,缺乏自信心,從而容易成為討好型人格。
擁有這種性格的孩子,會產生強烈的自卑感,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無法解決問題,但是有這樣想法的孩子,卻是很有“內驅力”的。
他們會給自己制定明確的目標,并且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非常認真,一絲不茍。
雖然是這樣的性格,但是,一旦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們也不會退縮,敢于嘗試,因為有了這種性格,他們在學業上是不需要費盡心思的,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如果可以把握住孩子的性格特點,結合孩子的性格特點,我們再去說如何提升孩子的這種性格。
二、如何幫助孩子提升孩子的這種性格,有哪些方面的優勢?
其實,能夠讓孩子擁有高情商的父母,都是具有較高的情商的,所以,從孩子呱呱呱墜地起,家長就要培養孩子具有高情商的樣子。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0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