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不好的孩子將來沒出息,找不到好工作。
有個家長,跟我說,他小孩現在快要6歲了,現在不上學,成天在家打游戲,他又不愿意。他問我,有什么辦法能讓他好好上學,能讓他高興起來?
這個家長講,他孩子有一個同班同學,學習成績一向不錯,但有一個學期突然開始厭學了,上課注意力不集中,
回到家里也不認真寫作業,兩個月不洗澡,頭發胡子胡茬,完全沒有以前青春的樣子。
他們的父母想帶著孩子去看心理醫生,孩子不愿意,要回到原來的學校去。
孩子回到家里,父母商量要去技校學習,孩子不愿意,說只要不考大專,后面再找什么工作都可以。父母不同意,孩子就在家呆著,整天玩游戲。
暑假期間,孩子整天在家玩游戲,拒絕和父母溝通,要么沉迷網絡游戲,要么和父母對著干,父母不給他任何解釋的機會,他就離家出走。
孩子輟學在家的時間越長越長,他錯過了心理康復的黃金期,這是讓他極度痛苦的。
父母想知道他在學校是什么樣的嗎?
孩子在學校里是什么樣的狀態?
老師對他的印象深刻嗎?
他喜歡和老師作對嗎?
他參加學校活動的時候,因為參加學校有活動而感到興奮嗎?
孩子有什么喜歡的活動嗎?
當他出現了特別喜歡的活動,他的言談舉止,行為的選擇都令父母十分驚奇。
如果您的孩子有這樣的表現,那就要注意了,這一定是孩子的抑郁情緒在悄悄地向您求救。
如何識別孩子的抑郁情緒,幫助孩子走出抑郁?
首先要識別孩子抑郁情緒的表現。
抑郁情緒很容易被我們察覺到,當他有這些表現的時候,我們應該第一時間進行識別。
比如,孩子在一段時間內總是容易心煩意亂,這是因為他的大腦在情緒變化,當他的情緒逐漸穩定后,就可以根據情況做出適當的調整。
另外,抑郁情緒如果不是很嚴重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轉移注意力,來調整孩子的情緒。
比如,孩子在一段時間內總是無緣無故的情緒低落,總是抱怨作業多,不開心,偶爾會對家人發脾氣,這種情況是因為孩子自身的能量沒有釋放出來。
我們可以帶孩子去跑步、游泳、爬山,讓孩子把自己的身體運動的時候變得更有能量。
當孩子處于情緒高漲的狀態,我們的行為就會受到影響,孩子也會變得越來越好。
同時,在我們的生活中,對于孩子也是一樣的,很多父母會因為焦慮,不停的催促孩子。
希望孩子快一點兒,好一點。
孩子快一點兒,好一點,父母就會生氣,覺得孩子的這是在催促下才會變成這樣的。
但其實這種做法很可能會適得其反,會讓孩子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越來越不愿意和我們說話。
當孩子處于一個焦慮的狀態時,父母要注意孩子是否存在焦慮的情況,比如孩子喜歡學習,孩子喜歡看書,孩子喜歡打球等等,這些我們都要考慮的問題。
但是,當我們把這些考慮的重點放在孩子的情緒上的時候,就會有更多的問題出現。
一旦父母開始變得焦慮,那么就會給孩子帶來很多的壓力。
這種壓力就像是一座大山,壓的孩子喘不過氣來,他就會把注意力轉移到游戲上面,而游戲的設計就是為了能讓孩子暫時忘記疲憊,去放松心情。
03
第三個叛逆期:12-18歲
孩子進入青春期后,身體初步成熟,而心理卻未成熟,于是經常會和父母、老師、長輩唱反調,處處和父母對著干,故意不按照父母設定的路線走。
很多家長都認為這個階段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要抓住這段時間。
但是經過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孩子在12-20歲之間,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這個時候的孩子會逐漸形成自己獨立的思想,從對父母的依賴心理上產生一種渴望,要擺脫父母的束縛,走進社會,但是孩子又不懂得把自己的思想獨立的去發泄,往往就會選擇與父母對著干。
雖然現在很多孩子的確不是在青春期出現了問題,但是如果家長不能很好地處理這種情況的話,就會給孩子帶來一些負面影響。
第一個方面:孩子會變得叛逆
這個階段的孩子,自我意識的覺醒,可能會讓孩子變得不聽話。
這個時候的孩子最明顯的特征就是喜歡跟父母對著干,而且脾氣比較暴躁。
所以如果父母不能夠很好地處理這個階段,那么孩子就會變得叛逆,特別容易發生一些事情。
第二個方面:孩子會變得不愿意去學校
這個階段的孩子,如果孩子在學校出現了厭學情緒的話,那么孩子也就會表現出來,特別不愿意去上學。
而這個階段的孩子,不僅僅是在學校里面,對于孩子,對于父母來說,也是一種考驗。
就拿孩子在家里不愿意去上學這件事情來說,家長覺得孩子可能不愿意去學校,可能是因為在學校里面沒有朋友,也可能是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然后孩子就會感覺到很痛苦,而且孩子還可能會對學習產生一種恐懼心理。
這個時候,父母要做的就非常重要的,就要把這個這個階段變得非常重要,非常非常重要。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0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