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孩子不上學干什么?
我現在有一個非常痛的問題,就是孩子為什么不上學,你給她講過無數遍,她都聽不進去,這個不上學的孩子,什么時候要去上學呢?
有一個孩子來了一個他爸媽所在的公司做心理咨詢,他跟我說:“老師,我真的活不下去了,我很痛苦,不上學了,我什么都做不了,我什么都不想做,我的未來我搞不好,我不能讓我媽媽養活我。”
而我一直在問:是不是孩子的這種想法真的不正常?
如果是,我可能會說:“孩子的這種想法和做法確實不正常啊!你看那些孩子,除了上學,還能干什么呢?他們能做什么呢?
做什么?
很多家長都會想,說那你干嘛要去打工,你去當司機啊,
為什么要生病呢?
因為,他要養病,要死要活,不上學就好像要自殺。
是的,很多孩子厭學,不愿意上學,背后其實都有一種不想讓他上學的心理在作祟。
如果我們把孩子厭學這件事,看作是一種正常現象,僅僅只是不喜歡上學這件事,它就不至于那么難理解了。
所以,孩子不想上學,就不會有這種想法。
這時候,家長再強迫他,用道理軟硬兼施,孩子依然不想上學,家長只能干著急。
這是很常見的一個問題,家長們把孩子的厭學情緒,理解成是一種厭學。
對此,我們只需要有一個正確的認知:
那就是:
每個孩子厭學的原因都不一樣。
一,沒有學習興趣
學習這件事,其實和興趣和好奇心是分不開的。
一個孩子,如果對某件事情有好奇心,是不會厭學的。
如果你曾經在學習上對某個問題感興趣,想要嘗試,想要在學習上獲得一些成就感,是很正常的。
如果你現在沒有學習興趣,想要在學習上取得一些成就感,那么,我們一定是要端正態度的。
而不是因為對某件事情有好奇心,就討厭學習,這就是厭學的開始。
二,就是說厭學的原因,是怎么產生的,產生的原因。
學習沒有成就感,沒有學習的動力,這就是厭學的開始。
學習沒有興趣,學得怎么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對學習沒有感覺,沒有內驅力,學不進、學不進,跟家長的期望值沒關系。
有的家長可能會說,那我怎么辦?他要我怎么做?我就是要他學習,那他不學習,你怎么辦?
我其實,家長會有這樣的擔憂,也很正常。因為有的時候,家長很焦慮,甚至在孩子面前表現得比孩子還焦慮,這不是在過分解讀嘛。
孩子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他沒有成就感,總是被否定,他感覺沒有自信。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對于一個孩子來說,他的成就感來源于外界,如果連自己都否定自己,那他怎么能夠自信呢?所以,孩子有了這種感覺,對于學習的成果,就沒有辦法繼續維持長久的。
第二種原因,因為家長對自己的成績不滿意。
孩子不自信,做家長的要明白,你的情緒,是會傳染給孩子的。當你高興時,你對孩子表達愛的時候,孩子會回報給你更多。如果你很失望,失望時,你表達的都是憤怒的時候,你就會把自己的心情給他提到一個等級,這個等級高的時候,他就會收獲一個積極的能量,這個能量就會轉換成一種積極的能量,我們就會感受到生活中的快樂。所以我們需要提高自己對自己的要求,這樣才能夠讓孩子做到我們對自己的要求是不是對的,孩子才能夠看到父母的付出。
第三種原因,因為孩子希望能夠得到他人的關注,想要在自己的群體里得到認同感。但是很多時候卻沒有得到父母的認可,就很容易在內心里面著急起來,就會把這種著急,焦慮投射到孩子身上,認為孩子的出現,都是因為自己的原因導致的,所以呢這種情況下,家長如果能夠多花點時間和精力來陪陪孩子,孩子就會感受到父母的愛,就會慢慢的改變。
比如說孩子在剛上一年級的時候,放學回家之后,孩子也會很認真的寫作業,但是如果這個時候,家長在旁邊一直在旁玩手機,那么孩子很有可能會覺得在這樣的情況下,也沒有什么問題。
可是如果家長一直在旁邊看著孩子寫作業,那么孩子就會認為自己是不是也需要父母陪在身邊,這個時候呢,孩子會覺得是因為父母才會在身邊,他覺得有這個時間要用到學習,其實孩子最初的想法就是因為他還沒有做好準備,如果家長不在身邊的話,那么孩子就會開始放松,在心里想,反正我有時間,那么他就不需要這么多的時間,他就會安心寫作業了。
但是很多的家長看到孩子的這些陋習,沒有及時地予以制止,那么孩子就會出現想要嘗試其他的方法,比如說孩子想要一個東西時,在父母沒有同意的情況下,甚至是父親還沒有同意之前,他就會這樣做,比如說,想要玩游戲的時候,不管怎么玩都不能耽誤到爸爸,如果玩游戲的時間超過半個小時,那么孩子會有挫敗感,如果繼續玩下去的話,那么他就會覺得這個東西對他來說就是一種麻煩,他就會覺得這個東西是在剝奪他的,所以他就會把這個東西作為口頭禪或者是唯一的工具,這樣子,孩子就會漸漸地不再相信,手機就成了他唯一的伙伴。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讓孩子4-8周重返學校愛上學習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1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