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鍵解除防沉迷軟件 騰訊上線
9月22日,騰訊正式上線“健康系統”,并將對下架防沉迷系統進行升級。
通過該賬號,未成年人只能在周五、周六、周日的20時至21時登錄游戲。
▲未成年人游戲防沉迷系統 技術管控+宵禁+大數據推送
在未成年人防沉迷的全面護航下,游戲廠商們通過軟件來實現旗下所有游戲產品的防沉迷系統,比如以我市青少年游戲防沉迷系統為例,系統默認開啟時間限制、限制每天游戲時間,允許用游客模式登陸網絡游戲。
接下來,最火爆的短視頻行業紛紛增起了“防沉迷系統”。
記者搜索發現,近年來,新型短視頻平臺上線青少年模式彈窗的比例頗高,10款熱門、趣味十足的短視頻已成為了大多數未成年人網絡游戲中的主要方式,據觀察,6款平臺中僅有1款產品就已收到較為理想的解決方案。
抖音平臺的“青少年模式”能不能治好
01 未成年人沉迷短視頻的現狀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隨著互聯網的普及,青少年們沉迷短視頻的比例越來越高。對此,國家新聞出版署下發《關于進一步嚴格管理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對未成年人過度使用甚至沉迷網絡游戲都進行了明確規定,要求所有網絡游戲企業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個小時服務,對未成年人使用時間進行了嚴格限制。
“孩子們回到家,第一件事是要先完成作業,再去玩游戲,如果時間更多,則是去刷短視頻、看小說。”張大媽告訴記者,孩子對短視頻最初是興趣點播,后來慢慢地就沉迷進去了。如今,孩子的成績一落千丈,對手機游戲一點都沒興趣,即便是去上課,也是心不在焉。
更可怕的是,孩子甚至產生了“厭學情緒”,最終選擇輟學在家不愿意去學校。“父母催促、逼迫,還是沒效果,他們也更加迷茫。”小強告訴記者,自己將來要當一名導演,想成為一名老師,因此父母也希望他能考上大學,只是小強也表示,如果大學畢業后就可以幫助父母,“他不想上學的時間太長,根本不可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其實,小強上初中時就已經出現了比較嚴重的厭學情緒,小強的父母也非常擔心,“他在學校里出現了狀況,但是家長不敢直接告訴他。”
了解到小強的經歷后,心理專家認為,在一定程度上,小強的父母沒有給予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間,對孩子的行為管控更是特別嚴格。當孩子感受不到父母對自己的理解,同時也沒有足夠的信任,因而在很多事情上,他也會缺乏主見。而當孩子因為不懂得如何應對他人的問題而感到痛苦之后,孩子的心理危機就會大大降低。
在《我是演說家》中,當主持人問到一個問題“你認為你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會對你的孩子產生什么影響?”時,小強的回答是:“會打我,還會把我的臉抓掉。”
所以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父母應該關注孩子的需求,盡量避免那些太過于嚴格的父母,尤其是那些總是在孩子面前充當“隱形爸爸”的父母,很有可能會讓孩子產生焦慮的心理。
2、家長對孩子不夠寬容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是需要給孩子足夠的寬容的,但是有的時候,家長也會有控制欲,容易對孩子不夠寬容。
比如說,當孩子想要看電視時,家長會說:“你看電視時,眼睛會瞎了眼,什么都看不見,這樣不對。”當孩子吃東西時,家長會說:“吃快點,吃完再吃。”當孩子寫作業時,家長會說:“你怎么還不去寫作業?你這個拖延癥狀跟誰誰誰一樣。”等等。
如果家長不希望孩子成為一個磨蹭的人,就要對孩子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3、注意孩子的時間觀念
有的孩子不想寫作業,就喜歡磨蹭。可能是覺得作業的事情太難了,有些作業不會寫,有些作業想死記硬背也記不住。這些孩子就是典型的拖延癥狀。
孩子的拖延癥狀背后,有時候也是來自于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太高。家長總是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規劃來學習、生活,卻忽略了孩子自身的感受。
“催促”就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慢,越來越慢。對孩子來說,沒有比起催促,“逼迫”更能夠讓孩子做出正確的行為。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網癮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第三類、幫孩子建立手機網絡使用規則:讓孩子在正常上學,正常完作業,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機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機網絡,這也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這是屬于民主智慧型。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1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