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學新聞報道
小張今年初二了,成績卻很一般,暑期作業(yè)不做,整天就是玩游戲。
以前父母還把他當小孩看,現(xiàn)在小張也不聽父母的話了,甚至連小張和父母吵架的時候都不理。
最近,小張突然不想上學了,父母把他送到了心理咨詢室,跟心理咨詢師單獨聊了起來。
咨詢師問他對上學有什么期待,小張說,希望學校可以把他當成一個小大人,但是如果不上學,又會覺得愧對父母,就不愿意去學校,回到家也不想跟父母聊天。
小張也覺得自己已經(jīng)長大,不愿意再被父母控制了,所以心里特別難過。
咨詢師建議小張先跟父母進行一次深入的溝通,然后從父母處了解到孩子的近況。
小張覺得父母根本就不理解自己,不懂得孩子的感受,父母總是以自己過來人的身份來給自己出謀劃,而自己內(nèi)心也是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
緊接著,通過老師了解到小張在家的情況,經(jīng)過老師的詢問,原來小張最近一次考試,由于成績下滑得厲害,媽媽變得很生氣,并且把小張按在沙發(fā)上,用尖銳的聲音謾罵小張,小張每次都很害怕地低著頭,就像是沒聽見一樣。
到這里,咨詢師問小張:“你愿意和媽媽說說發(fā)生了什么事嗎?”小張說不愿意,但是媽媽說:“你這是裝病,那是想引起我的注意,但是,我說了你也不聽,這么晚了,明天你再去吧!”小張聽了這話,不愿意,情緒更加低落了,開始流眼淚了,但是,家長卻不以為然,家長非常嚴肅地問:“怎么回事?”小張回答:“我只是不想讓你們陪我睡覺。”
家長不知道孩子為什么會對家長這么冷淡,難道孩子對自己的親昵和關(guān)心僅僅只是為了要挾而已嗎?
事實上,家長的冷漠和無視就像是無聲的墻,慢慢地將孩子推遠,我們的親情越淡漠,孩子的需求就越多。
心理學家杜克西奧·哈布博士認為,兒童更加主動地探究是他們認識世界的途徑。
因此,冷漠的處理方式其實是傷害孩子最深的一種。
孩子無法處理自己的情緒,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同樣也會讓孩子變得目中無人。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出現(xiàn)如此失態(tài)?
1、 不要忙亂,給孩子多一點耐心
《一言午馬》中的馬加爵,就是個很會察言觀色的人。
當他做錯事時,媽媽一邊給他糾正錯誤,一邊告訴他“這件事做得不對”。
時間久了,他就不會認為自己做錯事是件很嚴重的事情,而是覺得自己被別人討厭。
反而會產(chǎn)生一種“我就是笨,學不好”的念頭。
在這種心理的影響下,他可能會變得很自卑、很膽小,遇事就想退縮。
而事實上,如果一個人總是受制于自己的情緒,那么他的行為就會變得和你是一樣的,不可控。
特別是在孩子的學習上,焦慮是必然的,因為他們會有更大的壓力,同時也會帶來更多的焦慮,這種焦慮更多的會影響孩子的學習狀態(tài),這樣反而影響學習的動力。
其實這就源于我們的自身的焦慮,因為我們對自己不夠自信,對未來不能給予太多的希望,所以我們總是把自己的期望和要求強加在孩子身上,讓孩子去完成自己的夢想。
有一個案例,那就是這樣的一位媽媽,孩子是我自己看著長大的,孩子也是她自己帶的。
可是我們因為工作的原因,經(jīng)常出差,而且孩子從小就特別獨立,也非常的懂事,基本上都是讓我們自己照顧。
雖然現(xiàn)在很多事情都不需要我們了解,但是卻能給我們帶來很多的幫助。
其實很多的時候,我們對于孩子身上的問題,往往是看他自己就能解決。
因為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只有去尊重他,去傾聽他,去了解他,才能夠在這個過程中幫助孩子,對他的成長產(chǎn)生很多的幫助。
因為只有我們給予他們自由,他們才有可能做出更好的選擇。
點咨詢免費領(lǐng)取《左養(yǎng)右學賴頌強講如何讓孩子4-8周重返學校愛上學習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1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