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學在家在家已經一周了,他開始厭學,只要在家不出門,家里能做的事也只是想著玩,父母多次跟他說要把心思放在學習上,他也不聽。
有一次吃飯時,爸爸媽媽準備去叫他吃飯,就和他說要走出去,因為學校要考試,而他一直不同意,說班里的事情他也不知道。
他的班主任反映,說在和孩子溝通時,孩子表現出比較嚴重的反常。
通過這次溝通,爸爸認識到孩子的性情和平時有很大的變化,他也理解了孩子的心理,讓孩子回家了,他也沒有說什么,可是孩子把自己關在房間里,將房門緊緊地關上。
這次溝通失敗后,爸爸提出了讓兒子出去玩,兒子去找爸爸,爸爸就說:“他一個人在家,肯定孤獨,不合群,他很孤獨。”
聽到這話,爸爸打電話給媽媽,說他“好了,等我到時候我會準時叫他,問問他去哪里。”
結果,媽媽聽到孩子去叔叔家了,爸爸很高興,爸爸卻很憂傷,他覺得兒子出去玩會很丟臉,在外面人多的地方找不到地方,很丟臉。
這時候,爸爸的建議是,兒子回家和爸爸媽媽商量,讓他幫忙拿手機玩會兒,然后把玩手機的時間再往前調到了做作業的時間,算是完成了一部分。
可是媽媽發現,小家伙在玩手機的時候,總是會有各種不配合,一會兒上廁所,一會兒玩手機,一會兒又說餓了,一會兒又說累了。
這個時候,爸爸如果沒有按照約定的時間給孩子立下規定,就會遭到孩子的反抗。
本來孩子會在爸爸提出要求后,心里會比較不情愿,爸爸如果告訴他做什么事情的時候,他也會反抗,就會不聽話,會和爸爸吵架,爸爸就會罵他,爸爸就會打他。
而這個時候,爸爸就會把孩子抱在懷里,對孩子說:你看你,都這么大了,還玩手機,不聽話,快去睡覺。
然后爸爸就和孩子說,你爸爸在外面工作,很辛苦,賺錢是為了掙錢,讓孩子很不開心。
孩子在爸爸的懷抱里,很快就平靜下來,把手機從爸爸的懷里拿開了。
可能孩子剛才還在玩手機,但是由于害怕爸爸的責罵,所以他先在一旁玩,也不敢和爸爸說太多。
但是爸爸一開始的時候,真的就是一邊罵著孩子,一邊拿著手機看,根本就不搭理孩子,而孩子在旁邊很安靜地玩著手機。
爸爸的做法非常不妥當,孩子已經玩了大概半個小時,也顧不上吃晚飯了,于是爸爸就陪孩子說,趕緊去洗澡睡覺。
然而,爸爸把手機放在一邊,根本沒有去管孩子,也不愿意去洗漱,孩子就這樣玩手機。
而爸爸一開始的做法也是非常簡單粗暴,他就是抱著孩子,不睡覺,陪著孩子玩。
而爸爸的做法,不僅沒有讓孩子去洗澡,反而讓孩子去看手機,甚至直接把孩子的衣服脫掉。
結果就是,孩子也沒有自己洗,而且還一直玩手機,好像很生氣。
爸爸于是就對孩子說:你自己去洗吧,洗完了衣服就來找我。
孩子就去洗了,洗完衣服后,爸爸就開始陪著孩子玩手機。
后來,孩子又喊著爸爸要手機玩,說要查資料,要手機玩游戲。
爸爸沒辦法,只好給孩子講道理。
講了一會兒,孩子就去拿起媽媽的手機看書了。
爸爸這才放下手機,夸獎孩子:你看,爸爸都看完了,你不去看,爸爸好像還以為你看完了,就去玩手機了。
孩子繼續玩手機,不愿意爸爸好像是很難做到的,所以,他也沒有拿起書,就玩手機了。
要知道,孩子之所以愛玩手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父母陪伴的缺失,這種情況下,父母和孩子更容易陷入手機游戲的世界里。
所以,當我們要求孩子放下手機的時候,父母先問問自己,是不是把手機放在了第一位,如果是的話,我們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呢?
第三,如果孩子已經沉迷手機了,怎么辦?
這時候我們要先了解清楚孩子沉迷手機的原因,再來對癥下藥。如果孩子只是玩兒手機而已,可以讓他每天玩,但是需要跟孩子商定好,不能違反。
同時也要堅定自己的立場,不能自己的孩子玩手機,自己也要嚴加看管。如果孩子沉迷手機,那就要與孩子加強溝通,聯系,了解孩子的想法,以便幫助孩子解決沉迷手機的問題。
第一步:幫助孩子建立手機網絡界限
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做“禁果效應”,就是說越是禁止的東西,人們越是好奇;越是得不到的東西,就越想得到。當孩子有了自己的手機界限時,家長要及時給予孩子幫助。
建立界限,幫助孩子增強自控能力
第一步,家長要幫孩子建立手機網絡界限,確定使用的規則。
比如:一天玩手機不能超過1個小時,玩手機必須是在完成作業以后。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1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