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直厭學,一直厭學,一直厭學,我該怎么辦?
好像寫文章都想要寫一篇文章,但是真正寫起來卻并不是那么簡單。我也在一開始的時候有些驚訝,有些痛苦,于是我問自己:我到底從哪里開始的?
我最開始的一種潛意識狀態是關于憤怒。憤怒是內心的平靜,是心理的抗拒,是對我們無力感的一種反抗,是一種對負面情緒的一種直接感受。
我想,這也是當初我面對孩子不上學的狀態時,內心的真實想法。
我每天早上到幼兒園門口就會不斷地聽到老師在里面“打招呼”。
“你好!”
“早上好!”
“還記得帶香腸。”
“我吃了好多。”
我每天都會重復著這樣的場景,時間久了,我的內心越來越平靜。
3、孩子的成長,源于父母的不焦慮
我們會發現,大多數孩子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在家長眼里,永遠覺得自己的孩子是優秀的。
所以,有很多家長都在后臺留言,詢問:
“老師,我家孩子不想上學怎么辦?”
“孩子不好好吃飯,怎么辦?”
“老師,我的孩子喜歡踢足球,可我的孩子總是喜歡欺負別的小朋友,怎么辦?”
等等。
這些問題都和孩子的厭學情緒密切相關。
同樣的問題,出現在青春期的孩子身上,出現在12歲的孩子身上,更多的則是因為孩子的厭學情緒導致的。
而孩子厭學,往往呈現的是父母和孩子關系的緊張狀態。
孩子會感覺到極度地痛苦,對學習產生厭惡,仿佛那個坐在家里被父母親訓斥責的孩子,對于這樣的事情,在父母看來就是“不好好學習”、“擺爛”的表現。
孩子會因此反感所有事情,包括父母。
一旦父母對孩子的學習有任何的要求,孩子就會產生極度的反感情緒,也就是說他們不會對父母有任何提要求。
因為他們會覺得反正你會來的,再怎么努力也沒用,干脆就不要再努力了。
所以孩子會厭學,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才會逃到游戲里去。
現實生活中,父母對孩子的要求高,孩子學習壓力大,作為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情況一定要了解、了解,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
如何幫助孩子擺脫厭學,提高成績呢?
給孩子找找一個愛學習的榜樣。
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多給孩子看一些積極的名人傳記故事,比如名人傳記等,讓他內心有個學習的楷模,用心目中的榜樣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另外,這個榜樣的力量也是無窮的,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都是巨大的。
我們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怎么能要求孩子做到呢?
從現在開始,放下手機,高質量陪伴孩子。不要讓孩子在有陪伴的情況下,一邊自己玩手機,一邊卻要求孩子努力學習。
做好榜樣,讓孩子看到你努力學習的樣子。
在陪伴的過程中,也告訴孩子,學習雖然很重要,但不是唯一的,學習最重要的是得到知識,和爸爸媽媽媽一起分享知識,一起進步,這樣孩子內心有被尊重的感覺,就會更愿意與你溝通。
從而,也會變得更加自信。
04
如何擺脫手機癮
前段時間,有位爸爸給兒子上了一課,據爸爸所說,孩子用手機看動畫片,根本不看時間,還和爸爸媽媽因為手機發生了矛盾。爸爸覺得孩子不講理,便把孩子的手機沒收了。
結果這個孩子一怒之下,砸碎了家中的古董碗,自己的兒子也隨之墜入了萬劫不復的深淵。
其實,我們可以把手機的好處比壞處多,我們要注意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首先,要讓孩子知道沉迷手機的壞處
孩子長時間沉迷手機,會影響視力,嚴重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孩子過早的接觸手機,會讓孩子對手機產生依賴,以后更加無心學習,成績下降,逐漸養成不良的習慣。
慢慢的,手機成為孩子的學習工具,孩子得不到手機,就會煩躁不安,不想學習。
特別是那些沉迷手機的孩子,他們從一開始就很難管教,家長要么苦口婆心的跟孩子說,要么就是用各種手段來逼迫孩子放下手機。
我經常看到家長會跟我抱怨,為什么孩子這么大了還要拿著手機,現在孩子大了手機癮都戒不掉。
家長到底應該怎么做,才能讓孩子放下手機呢?
我們可以看看一位母親跟自己孩子聊游戲的時候,洋溢出來的那種慈,在講述和傳遞的過程中,不僅把孩子的情緒傳染給了家長,而且還會把家長教育的道法應用在孩子身上,讓孩子明白規則、敬畏,其實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當我們把手機當成洪水猛獸的時候,我們才發現,我們不需要把手機當做洪水猛獸,而是把孩子的注意力拉回到我們的關注點上。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2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