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騎摩托車載人上學丟不丟臉,可是身邊兩娃你不陪呢
昨日,有家長朋友咨詢:孩子自己去上小學,自己騎自行車上學,這么大人騎電動車接送上學是不是不好,我們上班了還得去接送,騎車是不是不好呢?
這位家長朋友沒時間理我們,就開始在人群中左顧右盼,真不敢騎孩子自己去,反正上下學還有很多路,再加上接孩子的人都是大老板,外面的世界是壞人怪獸都走不了,出門開車又不能開車,怎么辦?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讓孩子4-8周重返學校愛上學習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首先,我先問她:你這樣不安全,孩子也有危險嗎?如果下次遇到危險的話,肯定會受傷害,能不能跟孩子說明情況?
另一邊的家長也很著急:怎么辦呢?孩子才一年級,就這樣,以后上學還能自理能力不行,以后長大了怎么辦?怎么能行呢?
閨蜜也說:平時,孩子還可以說一說,“我們擔心的事情,她都說了,也跟她道歉了,但是她自己總是控制不了情緒,一會兒又把自己氣呼呼的。”
那么,孩子有沒有危險意識,和家長的安全教育息息相關。
這類家長,往往認為教育孩子是學校的責任,與學校無關,自己不管孩子就要管。其實,孩子有這樣的想法,是正常的。
如果孩子在幼兒園有危險行為,一定要及時制止。我們不可能不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不讓孩子亂跑亂跑,只是告訴他:“媽媽要去上班,看見你,媽媽就很想你了,爸爸應該要去上班。”
這樣,孩子才會有意識的去遵守,并且逐步形成習慣,以后他離開父母的時候,家長就能很好地管理自己。
二、有規矩,有原則
孩子一旦觸犯到了規矩,就是他規則的“標配”,這無疑是在他剛上幼兒園的時候,父母就應該給孩子做好的。比如說:“堅持準時,咱們說完了,現在要睡覺了,爸爸媽媽要帶你出去玩了?!?/p>
孩子一聽就會很興奮,也會覺得這是一個規則,然后在自己的腦海里也會自動制定。
這樣下去,等孩子養成了一個習慣,他在需要和人交流溝通的時候,也會主動去選擇跟人交流。
規則的形成,就跟家庭規則的延續一樣,需要通過父母的提醒,不斷重復,讓孩子養成習慣,這就是在日常生活中養成了孩子的規則。
3、明確規矩,立刻執行
就像我們工作一樣,制定好的規定,大家都遵守,那這個規則就是最大的幫助孩子形成了一個良好的習慣。
當然,制定規矩的過程中,要和孩子一起商量制定,通過協商的方式去讓孩子養成好習慣。
這里說的規則,并不是一定要讓孩子遵守,有些事情,孩子可能一時半會做不到,那么家長就要學會等待,讓孩子自己去體會這個過程,這個過程能鍛煉出孩子的耐心,慢慢就能培養出孩子的自律。
4、從小讓孩子去體驗生活
通過讓孩子去體驗生活,去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如:吃飯、穿衣、刷牙、洗臉、整理玩具等,來鍛煉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這也是鍛煉孩子社會性的一種方式,但是家長在培養孩子時,不要代替孩子去體驗生活,家長要做的是給孩子選擇的機會,引導孩子去努力去學習。
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快速的適應生活,所以會把孩子送到培訓班,這樣孩子的學習活動不僅沒有受到影響,反而讓孩子養成了懶散的壞習慣,反而得不償失。
所以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家長可以適當的給孩子一些任務,幫助孩子及時完成,如果孩子達不到要求,家長應該給予適當的懲罰。
培養孩子對于生活的熱情,對于一些小細節的進步,家長也要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讓孩子更有成就感。
4、多運動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通過運動來完成,只有家長在孩子學習的時候,應該以身作則,少玩手機,讓孩子愛上運動,對于孩子的成長來說是一件好事。
作為家長,應該盡量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運動環境,不要讓孩子總是在昏暗的環境中學習,不然的話,孩子的身體也會越來越差。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3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