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雨柔不上學嗎?
聽說過許多家庭的不和諧,是彭老師給我的最大的感受。
昨天,我接到了一個新的電話,還未打開電話,就聽見一個新女性的聲音,說是成都某小區的人報警。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讓孩子4-8周重返學校愛上學習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兩個人的小孩上學是自愿的,原因都是這個人,她們家不同意孩子們上學。”我很好奇。
“女兒要上學,我在家里給她準備好課本,去找輔導班老師,昨天晚上去找輔導班老師,她說自己學不進去,上課老師要批評她,說她影響別人學習。所以她不上學,我也不知道到底應該怎么辦了。”
“女兒之前一直在家里,奶奶也沒有時間照顧她,但是上學之后,她就沒有這樣去上學了。”
其實,我很清楚女兒到底發生了什么,但我能做的就是努力讓她去上學。而不是為了考個理想的分數,為了這個心儀已久的男孩。
女兒為了讓我去上學,她說:“媽媽,我不想去上學,我不想在學校里。”
“為什么?”
“因為學校里沒有你煩的人,我不想在家里面。”
“你就知道讓我學習,你自己不也天天在家里打麻將嗎?”
女兒回答道:“我感覺很無聊。”
我繼續問:“那你自己不想上學的原因是什么呢?”
“就是不想看到爸爸在家里打麻將,然后我就不想學習。”
我繼續問道:“你不想看到爸爸在家里打麻將嗎?”
女兒無奈地回答:“不想。”
我讓她再和爸爸商量:“你想看到爸爸在家里打麻將,花園里玩的接電話,爸爸要是看到了,肯定會很生氣,你想不想和他一起玩呢?”
“想啊!”
女兒點了點頭。
我接著說:“那你想不想和爸爸一起玩呢?”
“想!”
女兒接著說:“那我當然想,我們能夠得到一個滿身大玩具的又好吃的呢!”
我接著說:“那我現在就把玩具全部都收拾好,咱們現在就可以一起到樓下玩了!”
女兒開心地說:“是的!”
我拉著她的小手,一起出去玩。
當我和老公視線聚焦在公園的時候,她會問:“那怎么辦呢?”
我就說:“我們可以帶她到小區里玩滑滑滑滑梯哦!”
小妞說:“那我想玩滑滑滑滑梯,我也想玩沙子。”
我和她打了好幾個回合,她都不哭了。
我把她從小區里的小廣場上帶回家,告訴她這種“游戲”比打小朋友的過程更有趣,更加鍛煉了她的身體協調能力,哈哈!
那一次,我們又找到了一些她喜歡的沙地,和她一起玩起來。
我發現,和女兒在空地上奔跑、跳躍、繞著轉圈圈,好像真的非常有趣!
玩了幾次,我就問她,“是不是喜歡在小區里玩玩?”
她說:“是的,都是和我們在一起玩的。”
我又問:“你喜歡玩滑梯嗎?”
她說:“不喜歡,所以不想玩。”
我又問:“那你喜歡和媽媽一起玩滑梯子嗎?”
她說:“我喜歡。”
我說:“好,我們一起玩吧!”
我和孩子立即找到了那個平衡車座上,然后又和孩子玩了一會兒。
孩子之所以喜歡玩這個平衡車,是因為它能很好地把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大人的視線上。
而且這個過程中,大人的聲音也會變得很大,和孩子的眼神里都散發著一種期待和渴望。
只要換了單,就能得到孩子喜歡的回應,孩子也就不再抗拒了。
孩子不再抗拒了,其實也就是我們和孩子的關系建立了一種新的聯結,有了一個穩固的聯結,我們才能進一步提升自己和孩子的溝通能力,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
那天晚上,我和孩子進行了簡單的溝通,就把這件事告訴了他的爸爸。
他爸爸聽完我的反饋,沉默不語,隨后也補充了一句:“是啊,以后要注意言行舉止,別讓孩子覺得我們是在無意識地貶低她。”
在這樣的言語貶低中,孩子是沒有辦法分辨對錯的,他只會覺得自己的情緒得不到發泄,就開始采取錯誤的行動,從而更加傷害到了親子關系。
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溝通,從來都不是孤立的,它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所以父母要注意觀察孩子的變化,慢慢影響到孩子。
2、 幫孩子說出內心感受
當孩子犯錯誤或者遇到挫折的時候,父母應該告訴孩子,“我們相信你下次會做得更好”。
比如孩子平時不肯吃糖,有一天媽媽看見孩子吃糖的時候,就會跟孩子說:“你是因為吃糖吃太多了肚子疼才不舒服呢?媽媽有時候也會擔心。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4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