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踝骨折上學怎么才不尷尬呢?
6月23日,本報報道了一名12歲男孩以輪椅上墜亡的經歷。這個孩子的父母對他的成長沒有足夠的理解和支持,更沒有注意到孩子的精神異常。
孩子們都被父母扒在脖子上,成為了殘疾。而這些孩子被自己的父母和學校遺棄了。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讓孩子4-8周重返學校愛上學習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據沈陽市民回憶,事發當天是兒子4月12日。
孩子的父母去了沈陽市沈北新區人民醫院。
沈北新區人民醫院工作人員表示,孩子一直在天津上學,孩子情況也不好,“孩子是男孩,是女孩”。
沈北新區人民醫院心身疾病科主任、主任醫師張巖濱說,根據臨床統計數據顯示,從2020年到2021年這個時間段是以青少年抑郁癥最為普遍的青少年,其中18歲以下占比達到了30%。這其中14歲以下的孩子占比達到了50%。
此外,本身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們,對于自己生理狀態的變化會非常敏感,這也導致他們容易受到外貌焦慮的影響。
此外,青少年患抑郁癥的概率也顯著增加。2020年,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17歲以下青少年當中,約有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
其中,青少年抑郁癥的發病率為0.47%~2.54%,也就是說,每四個青少年中就有1個人患有抑郁癥。而這個數據恰恰印證了現在我國的抑郁癥發病率上升趨勢,已經成為了一個不爭的事實。
根據數據顯示,中國的抑郁癥發病率達到了8%,平均每4個青少年就有1個有抑郁癥狀。
在抑郁癥發病率逐漸上升的當下,也正是因為經濟和社會的飛速發展,導致越來越多的孩子受到抑郁癥的青睞。這也成為了許多家長心中難以承受的痛點。
另一方面,未成年人由于自制力較差,對于正確的資訊和資訊以及網絡上的傳播方式,本身就缺乏辨別能力,再加上學校對其進行的一些安全教育和引導,極易誘發孩子出現情緒上的波動,也就是所謂的“抑郁癥”。
這就意味著,兒童青少年抑郁癥,可能從一開始就會比成年人更容易患病,因為其復發率和抑郁癥狀的年齡越來越低,它也會逐漸被家長、老師所忽略。
家長們的過度焦慮,除了少數和不被認可的因素外,更多的因素來自于社會大環境和教育的影響。
例如,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子女教育的過度保護,在心理學界一般認為,一旦孩子出現抑郁癥、雙相障礙等精神疾病,都屬于“早戀”引發的巨大心理社會問題。
從心理咨詢師的角度來看,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成長傾注了全部精力,但對孩子的成長卻并沒有給予充分的關注,那么就可能導致孩子的心理社會功能逐漸變弱,甚至不適應環境、缺乏社會化。
一般而言,當父母對孩子的成績單進行整體規劃時,其整體表現會更加明顯。
同伴關系對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也具有重要的影響。同伴關系的好壞,不僅會影響孩子的認知能力、溝通能力、應對生活事件的能力,還關系到人的安全感和社交能力等。所以當父母察覺到孩子有以上“明顯的反常”表現時,需要及時尋求專業的心理醫生幫助。
2 青春期愛情叛逆
孩子“早戀”的原因
除了天性使然,受生理因素的影響,孩子對異性產生好奇心、興趣是正常現象。
李玫瑾教授說,在青春期,孩子有朦朧的情感萌芽時,如果父母沒有及時正確引導,極有可能會耽誤孩子,甚至引發悲劇。
當孩子“早戀”的頻率越來越高,家長要引起注意。
這里提到的“早戀”,并不是指青春期孩子與家長越界線的行為。而是孩子青春期的正常表現。
青春期的孩子,既“假想敵”又“仇親熱”
,家長與孩子關系疏遠,勢必會對孩子的心理產生影響。
在我國,有三件事情,讓青春期的孩子更難以逾越:一是,孩子喜歡模仿明星;二是,家長與孩子關系疏遠。
青春期的孩子,更喜歡用戀愛關系去吸引異性父母的注意力;三是,孩子不喜歡家長與老師過多的干涉。
青春期的孩子,同時也是敏感的階段,自尊心強,有時候他們會有逆反心理,跟自己父母“唱反調”,被老師認為是叛逆。
其實,家長越是過多的干涉,孩子的叛逆行為就越嚴重。
如果家長把孩子青春期的種種不良行為都歸結于叛逆,那孩子的人生終將出現低谷。
因此,青春期,家長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幫助孩子健康成長,學會尊重、理解和信任孩子,正確引導孩子。
親子關系一旦處理得當,孩子青春期的一切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家長要記住,親子關系是親子關系的核心,青春期孩子叛逆的核心問題,就是父母沒有處理好孩子;
而正確的親子關系是幫助孩子處理好情緒,渡過青春期
的最好方法。
最后,我想對家長說:
“作為父母,如果您想幫助孩子處理青春期的種種煩惱,我非常歡迎您關注我。
如果你也認同我的觀點,請關注我。”
那么我給大家舉個例子,一個父親為什么讓女兒在初中階段愛上學習,高中后又如何轉變為學霸的?
第一個案例:孩子高中時期沉迷游戲,不想上學,成績一直下滑。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5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