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見同伴不上學,母親打電話給她,卻被孩子質問:“是不是你不上學?”
早晨6點20分左右,小夢就背起書包向父親請假。她去了學校,父親就留下了一個陌生人。
到了醫院,看到孩子的胳膊上傷痕累累,原來她的學習成績從年級前十落到了中下游。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讓孩子4-8周重返學校愛上學習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小夢媽媽沒辦法,把孩子的胳膊斷了,讓孩子在家休息。這可把孩子急壞了,她馬上打電話讓孩子媽媽過來接她。
在小夢媽媽的“高壓教育”下,孩子產生了厭學情緒,她也跟孩子的父親大吵了一架,最后一致決定:休學一年。
休學一年后,小夢的成績從班級第5名下降到班級第25名。
當然,她的父親也每天都在打電話給媽媽,聽到她發這些話也并沒有放在心上,反正后來孩子成績也沒有提高多少。
直到孩子成績嚴重下滑,她去求助于心理醫生,她才知道自己的問題是出在孩子身上。
因為沒有給孩子獨立思考的機會,她對孩子的學習成績并不是很關心,也沒有過分的干預,孩子也不想聽她管教,現在竟然就逃課去玩了。
后來才了解到,原來是在這個暑假的某一天,她的女兒想和同學一起出去玩,讓她幫忙的忙。
但是女兒就很不樂意,一直在她的后面喊著:媽媽,我能不能和同學們一起出去玩,我不要上學。
媽媽雖然沒有明確告訴孩子,什么是不能做的事,但是她還是很擔心。
孩子在家里待著,總是玩手機,這讓媽媽感覺到很擔心,但是孩子卻也不愿意和媽媽說實話,因為孩子知道媽媽一定會告訴她的,所以她心里也有一種不得不說的難過。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孩子覺得媽媽不理解自己,總是擔心自己做得不夠好,所以總是在意已經會的東西,即使媽媽跟她說:你很棒,你很優秀。
其實孩子也想告訴她,媽媽也會很欣賞你,不喜歡自己的東西。
所以媽媽跟孩子真誠地說了對不起,孩子也覺得自己跟媽媽是平等的,她也愿意跟媽媽分享自己的心事。
第四,媽媽的體諒和理解,讓孩子安全感十足。
當孩子跟媽媽說了自己的心里話,媽媽肯定她今天的情緒,是開心還是難過,媽媽為什么不認同她的感受呢?
媽媽沒有情緒,那孩子的內心一定是非常脆弱的。她很可能一句話都不跟你說,她覺得很自卑,覺得沒有人關心她。
這種情況下,媽媽的關愛就是說出來的,告訴孩子媽媽永遠都會站在她的身后,不管發生什么事情,媽媽都會站在她身邊。
這就不會形成過度依賴,會讓孩子覺得我是非常依賴媽媽的。
一個人的安全感主要來自于家庭成員,如果一個家庭成員有“在意”這個特征,孩子身上的焦慮癥狀就不會發展得特別明顯。
你的孩子是不是也在擔心這個問題呢?如果他的焦慮癥、恐懼癥和抑郁癥都消失了,他身上的問題會慢慢好轉,他能更好的去面對未來,適應社會,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他能夠很好地接受孩子的現狀,幫助孩子調整好自己的狀態。
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他會明白自己的人生才是真正的自己,才是真正獨立的人。
他不會覺得別人的想法好像自己的想法是不正確的,或者自己是一個精神病人,而是知道怎樣去對待自己的父母。
對于孩子的焦慮癥,我們應該保持理性,通過各種渠道幫助孩子戰勝焦慮,而不是想方設法讓孩子去逃避焦慮,或是通過各種原因來讓孩子遠離焦慮,遠離抑郁癥。
我們要看到孩子焦慮的背后,孩子是因為得不到父母的支持、愛、理解而焦慮的,只有他感受到了父母無條件的愛,父母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父母才能走進孩子的心里。
有了前面兩步,我們就基本上能共情孩子,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找到他焦慮的原因,從而更好的解決孩子的焦慮情緒。
孩子焦慮是一個正常的事情,每個人都會有,關鍵是我們如何去面對,孩子焦慮的來源何處?
孩子焦慮是一個正常的事情,這只是他的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小插曲。
只有我們去面對,去理解他,才能夠幫助他走出焦慮。
今日話題:你認為孩子的焦慮是什么?你會怎么做?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5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