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不上學想當游戲主播
生活中,經常聽到孩子說:“要當職業選手,不要當游戲主播,而且我現在才初二,將來也不可能當職業選手,我以后想當游戲主播,那也不現實了,以后為什么要當職業選手?”
我聽到過一個孩子這樣說:“對,就因為我是小學五年級的小學生,所以我的賬號是‘黑客’。”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讓孩子4-8周重返學校愛上學習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我發現有些孩子這樣說:“我真的很喜歡當職業選手,我很想上一個這樣的職業學校。”
“因為我父母都是軍人出身,所以我沒有這么好的條件。”
我跟這些孩子的家長進行了溝通,了解到他們上一年級的時候,就想當一名“游戲高手”,有時候也想當個“小隊長”,但我們就想著,以后也要把這些愛好當成職業,這樣就可以多和社會接觸,鍛煉鍛煉自己。
但我擔心孩子如果不知道這些東西,就只憑目前的水平去報名,就像電視劇《良辰八語》中所說的那樣,雖然學校里有很多同學也在玩,但我們并不知道自己學的東西。
我想,孩子如果知道這些,他在學校里也不會把這些話當回事,也就不會把這些話當回事,只會跟我對著干。
從我家小男孩的態度,我覺得這種處理方式非常好。
我家小男孩在學校里上課玩游戲,他的桌面上有幾個小朋友,邊上坐著,邊上有幾個孩子,其中有一個孩子還在哭,聲音很大,就像是哭著說,我要上課,我不去,我要上廁所。我不想上課。
他也知道自己不想上課,所以,上課的時候他就會忍不住的大笑。
因為他有了這個認識,他就不那么痛苦了,所以不需要再忍了,把這個事憋在肚子里。
而且還不是故意要鬧事,是他就是故意的,他要是對著別人笑,就不是真的以為大家故意的,他就不會再繼續這樣做了,因為他覺得那個人好欺負。
那么我們在教訓斥孩子之前,先要明白,為什么他還要做出這種行為呢?
為什么他的攻擊行為會那么的頻繁的出現呢?
為什么他明明的攻擊行為會那么頻繁的出現呢?
因為他的認知還沒有發展到這種程度,也就是我們講的“侵略性”。
你指望孩子聽話懂事?那就意味著你的孩子不需要滿足你的意志。
2. 懲罰對方的情緒
懲罰是在針對他人的情感,用懲罰感刺激對方,而不是針對孩子本人的情緒。
我們在孩子不聽話,提出來的時候,其實是可以視而不見的。
當孩子提出要求,我們卻因為其他原因而阻止他,這會給孩子的情感需求帶來傷害。
而如果我們能對孩子的情緒視而不見,說明我們對孩子的“控制”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
下一次他再發脾氣的時候,就會繼續發脾氣,只是為了保護自己。
這時候,我們就要把他當成是“鄰居家的孩子”。
將他當成是“鄰居家的孩子”,就可以解釋孩子發脾氣背后的真正原因。
這樣做,能幫助孩子正確表達情緒,且不會造成傷害,對孩子的情商也是有幫助的。
也就是說,當我們真正了解孩子發脾氣背后的原因時,很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了。
比如說,孩子就像是那只“聽話的小兔子”,而不是長成兔子。
所以說,真正的原因在于孩子是獨立的個體,而不是附屬的產品。
3
想讓孩子成為情緒穩定的人,父母得學會控制情緒
很多父母可能是出于對孩子的愛,因此而很少對孩子發脾氣,但有時候,他們在情緒失控前,會給孩子貼上各種各樣的負面標簽。
比如說:
“你就是太懶了,拖拖拉拉的”
“再不好好寫作業,你就不要出去玩了”
“這么簡單的題目也不會做,笨死你算了”
……
經常這樣說,讓孩子形成一種消極的負面的心理暗示,他就真的很笨,是真的笨。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5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