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孩子厭學解決方案
煙臺
東營市心理咨詢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曹海銘
煙臺心理咨詢師,山東省煙臺市心理衛生協會心理咨詢專家,煙臺市心理衛生協會理事長。
小明是一個厭學的男孩子,小明是一個厭學的孩子,他總是討厭學習,還因為作業問題和同學關系緊張,被老師批評,這讓他很苦惱。
小明在小時候,對于上學是很抗拒的,并且小明的父母一直都認為他不聽話,是個壞孩子,所以經常拿他和別人做比較。
小明一直生活在爸爸媽媽的否定中,老師、同學都不喜歡他,這讓他覺得自己很失敗,在學校里也會經常受挫。但是在家里由于父母的長期的否定,讓他變得越來越自卑,越來越不敢表達自己的情緒,因為在他的認知里,自己總是不被認可的,所以只能把所有的委屈、痛苦一股腦的發泄出來,長時間的壓抑,會讓他產生一種“我很差勁”的心理。
3、父母從來沒有承認自己比孩子差
我們都知道,每個人都有很大的優點,但是父母常常沒有承認自己比孩子差,這樣的父母是不稱職的。這種父母從來不分高下,總是想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孩子,而不是去承認自己比孩子差。所以這樣的父母是不稱職的。
當然,這種父母從來沒有夸贊過孩子,從來都不重視孩子。因為孩子的成績會影響孩子以后的發展,如果他每一次的成績都不理想,孩子的自尊心會受到打擊,他就會產生一種“我并不笨,只是有缺點而已”的消極念頭,讓孩子很難建立起自信心。
只有正確地看待孩子的成績,合理地評價孩子,才能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愛,從而更加努力學習,從而一步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
“用分數影響孩子”
的說法不無道理。但“用分數”更能夠體現出父母對孩子的愛。
《正面管教》的作者簡·尼爾森,是教育學博士、心理學專家,她的女兒也是一名資深心理咨詢師,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曾為孩子身上尋找各種各樣的問題答案。
在她的《正面管教》一書中,就有這樣一段話:
當我們采用和善而堅定的方法時,我們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可以更好地理解并且加以正確理解的,這種理解可以用嚴厲的態度來表現。但嚴厲有時也可以偽裝,比如像嚴厲型父母那樣,很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記得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她總會拿起身邊的東西嚇唬孩子:
“你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
“不好好學習,長大就會沒出息。”
“你看看你的同學小明,再看看你自己,每次都考這么差,看看你自己,不反省,還想怎么對得起媽媽。”
這種對孩子的指責和不信任,在孩子的心理起到了一萬個壞的作用,孩子也變得越來越不自信,產生了逆反心理,逐漸對學習失去了興趣,也無法靜下來學習。
而孩子們,最需要的是被理解和尊重。
第二位媽媽說的是:
“我和老公平時都是忙于工作,所以對孩子的教育比較疏忽,甚至在日常生活中,根本就沒有精力去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態。孩子沉迷手機和游戲的現象,我有時候也很無奈,只能向老師尋求幫助。”
從這個角度看,我們把手機和游戲的關系,稱為“師生關系”。
那些真正關心孩子,和孩子關系親密的家長,一定是把孩子當成知己和朋友一樣的。
而大部分孩子的家長,除了偶爾責備孩子之外,更多的,就是用手機來安慰孩子“不要緊張”。
孩子成績不好,擔心的就是父母指責孩子沒有認真學習,害怕孩子在學校里闖禍;孩子成績不好,擔心的就是父母批評指責孩子“不夠努力”,害怕父母擔心“學習不夠努力”。
手機,成為了親子關系矛盾的導火索。
家長的支持,就是孩子愿意“玩手機”的動力,更是孩子放下手機后,重新回歸家庭的契機。
第三,改善親子關系
“手機為什么能讓孩子那么迷戀?因為手機太好玩了。”很多家長抱怨手機讓孩子變得這么離不開,但實際上是由于親子關系不和諧,手機就成了親子關系的替代品。
家長為什么這么執著于手機?其實就是為了擺脫現實生活中的一些不快,減少面對面交流的機會,或者為了方便聯系,手機快速地融入孩子們的世界。
手機是一種能夠及時地了解孩子們的人,通過手機的動態和孩子們聊天,滿足了孩子和家長在現實生活中的交流互動。如果家長能夠放下手機,多一點耐心陪伴孩子,孩子們感受到了父母的愛和關注,也會更愿意打開自己的心扉。
第四,幫助孩子制定合理的時間計劃。
最后,我們家長要記得給孩子定好時間,在規定的時間里,要求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比如,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或者是做完一件家務活,適當地休息一下。對于孩子來講,我們也需要安排好孩子的作業,合理安排他們的時間。
寫作業是孩子的事情,我們也要做出規定,適當的提醒,幫助孩子對時間進行時間的合理分配。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6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