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哪個國家的父母,可能都會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沒有自制能力的小孩沉迷游戲,耽誤了學習。這絕對是一件讓人頭疼的事情,不管肯定是不行的,而管得太嚴苛,又會有反效果。博士近日在日本玩家社群中看到了一位玩家分享了一些手段,他表示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很有效,讓我們來看看。

方法并沒有很深奧,那就是把游戲變成所謂的工作,大概率就感受不到樂趣了!博士既是一位玩家,也曾當過游戲策劃,個人認為上述邏輯是蠻靠譜的,因為這也是許多玩家棄坑某一款游戲的重要原因之一,游戲的內容被設計成工作流程,可玩性就大幅降低了。那么那些內容有趣的游戲怎么辦呢?我們可以把游玩過程設計成工作性質。

日本玩家“zikatu1”就舉出了一些例子,比如:游戲必須玩得認真、在某個時間點前必須完成某個較為困難的目標、在某個時間點要進行總結、分析效率升高或者降低的原因、遵守嚴格的游玩時間限定等等。除了某些特殊的情況和個人,相信作為成年人的大家并不會覺得工作很有樂趣,甚至沉迷于工作。我們也知道工作不好玩的關鍵點在哪里,于是把游戲稍微改造一下,能產生一樣的效果。

這里博士需要提醒一下,上述方法有一個前提,那就是父母對于孩子喜歡玩的游戲要有一個清晰的了解,這樣才能制定比較枯燥、乏味的工作流程,并嚴格執行。或許是“zikatu1”的分享極具實用性,或許是該發言引發了大家的共鳴,網友們紛紛點贊和轉發!

博士還記得去年年初的時候,成都一家電競教育機構開辦了電競勸退業務,受到了家長們的歡迎。他們為那些自認為游戲技術頂尖,可以成為職業電競選手或者主播的青少年,提供高強度的訓練和模擬比賽,給他們一次“社會的毒打”,認清自身水準和定位,放棄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我認為這個電競勸退業務和上述的分享在核心思路上是一致的,當愛好變成工作后,一般都不會太有趣。

當然,上述方法并不對所有人都有效,有時候也是一把雙刃劍,小孩確實不再愛游戲了,但精神上遭到壓迫,也失去了一種娛樂方式;而對于真心喜歡玩某款游戲的人,搞不好給了目標之后,變得更加認真,說不定他就是吃這碗飯的,還是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不少玩家表示:“當娛樂變成一種義務時,就沒辦法享受”、“不管是什么東西,一旦變成強制性,小孩就會開始討厭”等等。博士最后還想補充一下:如今,除了游戲之外,還有很多東西可以沉迷。如果家長不能正確引導,想讓孩子自己喚醒對于學習的興趣,那只是天方夜譚。另外,現在孩子的讀書學習的流程是不是很像工作呢?換你,你不討厭?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