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游戲不能自拔,這是許多家長的心病。我們總以為現在孩子還小,不能完全自覺自控。但是,對于一些自制力不強的孩子,他們玩游戲是有難度的,會感到枯燥和壓抑。如果不及時疏導,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所以,我們要對孩子玩游戲的時間,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然而,正是這種意識,讓很多孩子沉迷網絡游戲,放棄了學習。家長發現孩子玩游戲的時候,就會火冒三丈,開始指責孩子。有些家長也會訓斥孩子,并沒收孩子的手機。甚至會采用一些強硬的手段。這種方式,只能讓孩子逆反心理越來越重。
01 游戲的設計邏輯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網癮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第三類、幫孩子建立手機網絡使用規則:讓孩子在正常上學,正常完作業,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機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機網絡,這也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這是屬于民主智慧型。
從小學生變成中學生,這些孩子都有了獨特的心理特點,對于環境的變化,他們都會有自己的想法。有些孩子,從小學到初中,他們想要自由,想要不受家長的管控,想要在同伴之間尋找歸屬感。
其實他們也想要一些同伴,想要被認可,甚至想要和同伴一起出去玩,而這些同伴的想法很單純,他們會通過家長的一些說法來告訴他們。但是這些所謂的理由,通常并不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所以當孩子感到自己被父母無情地“鎮壓”的時候,孩子的心理就會出現一些變化,他們甚至會反抗,想要保護自己的自尊心。
02
哪些孩子容易產生這樣的心理?
孩子們很容易產生這樣的心理,無意識的比較有可能是父母過度的關愛,導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懷和理解。
因為被父母過分關愛的孩子,在受到父母過度的關愛時,就會失去安全感,會覺得父母對自己的愛都是有條件的,自己無法滿足父母的要求。而在沒有被滿足的情況下,他們會想盡一切辦法去向父母索要。
但是我們要知道,如果我們總是要求孩子要得到我們的愛,那孩子只會覺得自己的需求是理所當然的,而非但沒有得到的愛,我們也不能得到他們更多的愛。
那么孩子就會慢慢的不愿意去表達,只會通過一種對于排泄出去的方式進行自我解讀。當孩子不愿意吐出自己的想法時,我們就會發現,自己的情緒對孩子的影響很大。他們可能會用更加慘烈的方式來宣泄自己的不滿,而不是去嘗試去理解父母的苦衷。
所以,如果我們有條件,我們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理解他們的選擇,給他們一個獨立的空間,而不是讓他們去找錯誤的原因,那么孩子就不會變成我們所說的樣子。
二:父母的自我解讀
每個孩子都希望能得到父母的肯定,他們也希望能得到父母的認可。只有認可他們的想法才能讓他們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從而才會對父母更加信任。
同時,當孩子進入到青春期,他們的自我意識開始增強,有自己的朋友,也有繁重的學習壓力,他們也會有自己喜歡的興趣愛好,但很多時候父母總是會把孩子的興趣愛好妖魔化,以為孩子只有熱愛學習才是正事,喜歡興趣愛好才是好孩子。所以,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就會開始真正的對抗父母,有些孩子會選擇傷害自己的方式來表示反抗父母,有些孩子還會在長大后去做一些傷害自己的事情,比如吸毒、去違法犯罪等等,這些都是常見的事情,父母不應該對孩子采取措施。
青春期的孩子比較叛逆
青春期的孩子身體和心理都在發育,他們的自我意識也在不斷地提升,他們希望能有自己的獨立的空間,不希望父母總是干涉自己的行為。所以父母就會覺得孩子越來越不聽話,越發的喜歡和自己對著干,所以父母也就越是不喜歡讓孩子做這件事情。
但是孩子已經上初二了,處于青春期了,是不愿意接受父母對自己的管制,也希望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的。他們覺得自己的人生已經完全被父母掌控了,父母如果還是像小時候一樣管教,就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所以家長就要注意調整自己的教育方法。
2. 多給孩子一些耐心
有的家長在面對孩子的叛逆時,表現得非常不耐煩,甚至是對孩子打罵。他們認為孩子不聽話就是欠收拾,認為打罵孩子是在給孩子樹立權威,從而讓孩子服從。但其實這樣做,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叛逆。
其實家長們可以換一種方式,給孩子講道理,說你不聽話,就意味著你不尊重父母,不被父母所尊重,那父母就是在任意妄自菲薄。對孩子而言,他們可能并不是完全贊同家長所說的,但他們也有自己的想法,家長就不要再一味地“一味地嘮叨”,而要給孩子一些適當的解釋,幫他們認清自己的錯誤,這樣能讓他們更有自信。
總而言之,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與其吼叫孩子,不如在孩子犯錯的時候,給孩子恰當的引導和教導,告訴他們在這個過程中,他所取得的成績和進步,并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能夠帶來對家庭生活的積極影響。
今日互動話題:
你家孩子也會有調皮搗蛋、頂撞父母的情況嗎?你是怎么處理的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6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