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地戒網癮學校采用非常手段幫助學員“戒癮”,結果導致孩子受傷的消息引發熱議。據報道,今年8月該校就曾發生過學員自殺的情況。盡管負面消息頻頻,卻還是有很多家長將孩子送到學校“戒癮”。
這是為什么呢?
對于很多家長來說,如果小孩有叛逆不聽話、網癮、自卑自閉等表現,就認定是缺乏嚴格管教,認為只要不斷經受挫折和考驗,就能改變孩子的性格,變得更加聽話順從。
其實,這是一個很大誤區。因為人的行為表現往往與心理運行機制脫離不開。如果僅僅是一段時間的高強度壓力作用,即使出現行為轉變的效果,卻極易復發反彈,甚至可能誘發更加嚴重的精神心理疾病。
成都市第四人民醫院成癮門診的專家來為大家講講,該如何正確應對網絡成癮。
一、為什么會成癮?
其實,成癮不光存在于人類,動物也有成癮,如老鼠偷酒喝等……
成癮離不開大腦的內在運行機制,且有相應的結構基礎來支撐它。我們大腦中海馬內面呈啞鈴形狀的結構,就是成癮的核心點,其腹側被蓋區是腦內多巴胺產生最集中的地方,然后運輸到伏隔核。這里幾乎與所有獎賞有關,不管是物質的還是行為的,所有快感的產生都與這里有關聯。
如果將此核團摧毀,就會吃飯沒味道,不想談戀愛,不想搞事業,一切索然無味……
當然,人類有心理社會活動,所以比一般動物復雜而高級,當心理社會因素與本能相結合,就會衍生出一些比動物更加復雜的行為,如趨利避害,尋求遠比本能更高級和復雜的犒賞和快感等。
二、怎樣才是成癮?
成癮分為物質成癮和行為成癮,主要有六大特征,包括:
①成癮者有做某種行為的強烈欲望,但其結果有害;
②如果控制不做,則緊張、焦慮情緒逐漸增加;
③一旦完成此行為,則緊張、焦慮情緒迅速、暫時得以緩解;
④過一段時間后又重新出現實施此行為的欲望;
⑤外部、內部環境刺激可條件反射性引起此欲望;
⑥成癮者希望能控制此行為,但屢屢失敗。
判斷成癮最重要的一點必須是結果有害的。如果控制不做,就會越來越焦慮緊張,最后就會“決堤”。“決堤”后一旦再次完成成癮行為,焦慮緊張情緒得到緩解,但好景不長,之后又會無數次重來。
三、我是不是網絡成癮?
網絡成癮是指由于各種原因導致個體上網失控,強迫性地經常使用網絡,沉迷于網上活動而難以擺脫,從而損害了個體的心身健康和社會功能的一組行為成癮。有調查發現,中國大陸13~18歲的青少年中,有10.2%屬于中度使用網絡,0.6%屬于嚴重上癮。
下面就是網絡成癮的診斷標準,可以看看是否符合:
①對玩游戲的渴求(玩游戲的行為、回想玩游戲和期待玩游戲支配了個體的日常生活);
②不能玩游戲時出現戒斷癥狀(表現為易怒、焦慮、悲傷);
③耐受癥狀(需要玩的時間越來越長);
④無法控制要玩游戲的意圖;
⑤因游戲而對其他愛好喪失興趣;
⑥即使知道玩游戲的潛在危害仍難以停止;
⑦因玩游戲而向家人朋友撒謊;
⑧用游戲逃避問題或緩解負性情緒;
⑨玩游戲危害到工作、學習和人際關系。
總的來說,網絡成癮包含兩條核心特征:一是成癮者不僅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用于玩游戲等,更重要的是忽略了現實生活,無法再承擔以往的社會角色,也不再參與社會生活;二是成癮者喪失了對自我行為的控制,讓網絡游戲等完全支配了生活。
四、網絡成癮了該怎么辦?
遺憾的是,目前針對網絡成癮暫無特效藥物治療。
但業內普遍認為,當前針對網絡成癮采用綜合治療策略策略最為科學有效:首先啟用藥物治療;其次配合心理治療,如認知行為治療、家庭治療、動機訪談、現實療法、接受與承諾療法、體育運動處方、心理劇、團體治療、經顱磁刺激、VR治療等。
這需要到專業醫療機構尋求幫助。成都市第四人民醫院于2020年6月28日正式成立的成癮醫學門診,是省內首家專業門診,可整合動機強化治療、認知行為治療、家庭治療、團體治療、精神分析治療等治療理念,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和“一站式多中心”的綜合干預治療服務。
另外,早發現、早干預很重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家長、學校和社會的共同努力。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10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