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孩子厭學不去學校,家長急得跳河
5月23日, 山東省濟南市天橋區委員會在仁源路一村,上演了這樣一幕:
一名背著書包,頭發披肩、坐在椅子上睡覺的學生,被老師發現了。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老師請來了家長。家長在接孩子回家的路上,情緒激動地失控:“你這個孩子,怎么這么不聽話,到學校就打回去啊。”
看到自己的孩子,疲憊地站在一旁,朋友用手機記錄下來孩子當時的情形。
老師只是在群內發消息,家長在群內發消息。
家長們在群里的表現,都被老師看在眼里。
“我們只好跟老師配合,提前把孩子送到學校。”
朋友們的各種開誠韓語,引發了大家的共鳴,紛紛表示:老師特別好。
教育孩子,真的不能只是老師一個人的事情,父母要了解孩子,陪孩子一起成長
,老師的工作內容離不開家長們的積極參與。
在多多看來,老師在教育孩子方面都很有自己的一套獨特的方法,所以多多也跟著多多學,多多掌握了不少知識。
網友們紛紛表示:
老師真的很有辦法,既可以知道孩子的情況,又能發現家長的問題。
其實老師也很有辦法,這招特別適合小齡孩子,他們特別能“拆解”家長的情況,這樣,老師就不用擔心會對孩子產生不好的影響了。
而且,多多還會用自己的辦法,來引導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我們可以發現,很多家長對于孩子的情緒管理根本就不懂,一味地講道理,是沒用的,而且還會給孩子帶來傷害。
04 怎樣幫助孩子學會情緒管理
其實,想要讓孩子學會管理情緒,第一步就是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如果沒有明確的“情緒管理”,孩子很難做到自如泰羅羅羅倫。
所以,學會管理情緒,也是父母進行管理的關鍵之一。
幫助孩子學會情緒管理情緒,就是幫助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緒,是讓孩子真正建立自我認知的開始。
兒童心理學者麥克斯·納皮爾認為,孩子的情緒不僅僅是一種自然現象,更是一種日常行為。
而真正處理孩子情緒問題,就是教會孩子管理情緒,讓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在孩子哭的時候,給孩子喝水,讓他熟悉一下自己的情緒,孩子會逐漸建立起來對情緒的認知。
3.幫孩子情緒命名,提高孩子自我意識
當孩子情緒上頭時,父母要積極傾聽,幫孩子說出來,讓孩子獲得掌控感,父母可以對孩子說,你覺得有什么傷心的?
孩子被父母這么說,孩子會覺得很無助,覺得被否定。
所以,要讓孩子感受到愛,他們才會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愛,產生自我認同感。
父母可以這么說:
“你已經很棒了,我們相信你可以做到的。”
“我真的很開心,我可以幫助你。”
“今天的題目很難,我們認為你已經做出正確的選擇。”
“你是一個聰明的孩子,懂事早就會做了。”
不要總是去否定孩子,也不要讓孩子總是去考慮其他人的感受。
父母要給孩子這樣的思維,當孩子受到鼓勵時,會變得更自信,更勇敢。
“你能不能幫我倒一杯水?”
“我要怎么倒一杯水?”
當孩子有自己的意見時,他也會有思考,并且決定去嘗試。
最后,父母的自我教育更重要。
電影《狐貍與我》的女主人公被狐貍邀請來做客,去和媽媽一起迎接新的挑戰。
可媽媽卻說:“有什么好怕的?你總是這么膽小!”
那個看似脆弱的孩子害怕和焦慮,因為害怕了,她失去了探索的能力。
而真正厲害的媽媽,因為沒有保護,沒有耐心去引導孩子,反而使孩子失去了體驗獨立的機會。
孩子容易成為生活的低能兒,因為低能兒生來就缺少獨立的體驗,所以需要不斷地在體驗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這也是為什么父母必須要與孩子一起學習的原因,學習過程中,父母一定要懂得為孩子做決定,學會帶著孩子去體驗生活。
在孩子經歷了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之后,才會產生更加強烈的獨立意識。
而父母的阻止,只會讓孩子越來越不自信,最終會變成一個不敢表達自己的孩子。
03
現在我們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接觸的人,都是我們父母無法替代的。
在學習這件事情上,如果父母不懂得變通,很容易教出一個事事都看他人不順眼的孩子。
因為孩子的視角是有限的,他們的體驗也是有限的,自然也就無法跟父母建立真正親密的關系,更別提安全感了。
一個孩子的世界,就是他的世界。
如果父母不懂得變通,凡事都要追求完美,只會苛求孩子,那孩子永遠不會變得更好。
圖片來源于網絡
02
過度保護,會讓孩子更依賴
去年帶娃去參加早教,閨蜜對我說,雖然孩子很喜歡在外邊玩,但是閨蜜仍然沒有阻止,只是囑咐孩子:不要亂跑,小心摔倒了。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6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