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上學一天,無非是去上個洗手間而已。
不想上廁所,不想洗頭,不想上學,不是不想上課,而是懶得動。
沒有人愿意幫你,而你卻要仗著自己是個“學生”,要為解決這個問題而推脫。
點咨詢免費領(lǐng)取《左養(yǎng)右學賴頌強講如何讓孩子4-8周重返學校愛上學習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上課不想聽課,課后不想做作業(yè),就算想解決這個問題,你還是會得到老師沒完沒了的批評和指責。
這就是感覺心理的邊界,也是自我的邊界,而感到焦慮的人,都會感到壓抑和絕望。
邊界,是為了讓事情往自己想的方向發(fā)展,而不是為了別人。
為什么害怕和無助?
因為有些事情,是你自己給不了的,別人根本幫不了你。
為了逃避痛苦,我們只能忍著,但,等到失去了自我,失去了面對痛苦的能力,到時,你只能靠自己去忍受痛苦。
這也是為什么大多數(shù)人寧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學習的苦。
一個人如果有自我放棄的能力,他就能夠有動力,他就能在痛苦和絕望中抗爭。
他的人生就有了新的價值。
活著,有意義,我們才有生活的保障,而不是痛苦和煎熬。
我們活著,不就是要好好的,好好的活著,活著,其實就是在給自己的人生松綁,不要那么著急。
2.遇到挫折和失望的時候,要允許自己暫時的失敗
孩子人生道路上,難免會有失敗。失敗是暫時的,也是必然的。
我們無法面對失敗,所以才需要孩子有面對挫折的勇氣。
要想讓孩子不玻璃心,就需要讓他們有面對失敗的勇氣。
首先讓孩子把失敗的原因歸結(jié)到挫折本身,從而知道如何面對失敗。
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在挫折中建立起樂觀的態(tài)度,并逐漸從挫折中恢復過來。
3.幫助孩子發(fā)展自己的優(yōu)勢,培養(yǎng)孩子的優(yōu)勢
每個人的一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優(yōu)勢,在做事情時,都會遇到困難。
遇到困難是好事,我們應該鼓勵孩子,教給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孩子慢慢學會處理自己的問題。
當孩子學會了處理自己的問題時,他們就會擁有更大的優(yōu)勢,更大的發(fā)展。
自信和樂觀是“我能行”的信念,哪怕困難和挫折,讓孩子從小就知道自己不可能永遠都能做成,擁有屬于自己的信心,那也就意味著,在他們面對困難時,他們會克服了心中那個恐懼,但不至于成為一個糟糕的孩子。
二、這4句話,讓孩子學會自己解決困難
當孩子的能力出現(xiàn)問題時,家長可以這樣說:“你是怎么這么認為的?你怎么能確定自己是笨蛋?”
當孩子犯錯時,不要讓他覺得自己是笨蛋,是壞孩子,就要承認它的錯誤,給他們改正的機會。
比如當孩子弄臟了衣服,我們可以這樣說:“你的衣服有點臟了,但是你覺得臟了,所以不應該把它們?nèi)拥酵饷嫒?這樣才可以讓你的衣服整齊了。”
如果我們只是告訴孩子:“寶貝,你的衣服應該放在外面的地方,因為衣服是可以穿干凈的,而且它的味道也很不錯。”
那么孩子往往就不會再有那么多的困惑了,甚至還會愿意主動去思考:“是不是應該把它放在外面去?”
事實上,當孩子不愿意去學習的時候,我們給他們一個機會,讓他們?nèi)チ私庀聻槭裁匆獙W習,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打算,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就會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當孩子真正體驗到學習帶給他們的成就感的時候,他們自然就會主動去學習,就會更容易養(yǎng)成好的習慣。
那么在我們給孩子定下規(guī)矩后,我們應該注意什么?
1.在定規(guī)矩的時候,一定要按照事先的規(guī)定來進行,而不是通過強迫的方式讓孩子去遵守,不然的話,孩子會更加抵觸,這個時候,我們就應該把它當做是一個懲罰,就比如我們說,
你如果每次不聽我們的話,就會被扣上一頂帽子,你將會失去很多娛樂活動的時間。
因為我們不僅要制定規(guī)矩,也要給我們他們犯錯的自由,在規(guī)矩和自由之間,還要讓孩子自己去承擔責任,還要讓他們清楚的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
當孩子做錯了事情,應該對孩子說“你是一個非常誠實的孩子”,而不是“你是一個十分調(diào)皮的孩子”,讓他知道自己做錯事也是可以被原諒的。
我們要讓孩子知道,即便是做錯了事情,有了錯誤也應該勇于承擔責任,而不是推卸責任。
這樣孩子在以后遇到類似的事情時,才會勇于承擔責任,才不會對自己的行為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
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可以讓孩子適當?shù)脑诜稿e誤之后,幫助孩子去思考,然后通過這種思考,讓他明白怎樣去解決問題,家長的建議是非常重要的,當孩子能夠遇到問題時,家長要做的就是不斷的鼓勵孩子,讓他自己去思考,當孩子得到解決問題的答案時,他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才會更加的積極,那么孩子在今后的工作中,也會更加的容易獲得成功。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7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