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從小該如何教育,其實是家長最容易忽視的,以前我小時候也有個頑皮,或者調皮搗蛋的孩子。
有個故事講的是:
前不久我媽媽帶我去游樂場,跟一個陌生小女孩一起玩,遇到一個小男孩跟他玩一個小女孩的小汽車,小女孩跑過去對媽媽說,媽媽,小男孩推我,媽媽沒理我。
媽媽剛聽這話,感覺有點不太高興,說:“這么小的孩子怎么敢推別人?”
小男孩生氣地說:“他推我,我很討厭他,他就是不跟我玩。”
媽媽繼續問:“你說,你說的那個孩子他叫什么名字?”
小男孩還是不說話,繼續說“我才是他媽媽的女兒”,旁邊的媽媽更是看不下去了,于是抱怨了幾句。
誰知小男孩突然爆發了,在他媽媽發泄了一頓后,直接把小男孩扔在地上,并沒有說話。
媽媽突然想到,之前兒子的玩具被搶了,他本來就不想自己玩,這下更是爆發了,于是便將兒子的東西全部扔到了地上。
這下,兒子反而在地上打滾哭鬧,引得媽媽更加的尷尬,眼看著就要打到下一代了,不知道怎么辦才好。
于是媽媽趕緊把兒子抱起來,然后讓他和自己一起去找玩具,可他卻把自己關在房間里,連晚飯都不吃,連說一句話都不回應。
媽媽只能小心翼翼地安撫好孩子,隨后帶著他去看了心理醫生,才知道原來兒子之所以喜歡搶別人玩具的原因是因為想要自己的玩具,想要自己玩一會兒,而媽媽卻不給他玩。
在心理學上,孩子的內心比較脆弱,這種傷害來自于媽媽經常對他說的:
你只要按照自己的節奏去玩就好
你要是不聽媽媽的話,媽媽就不喜歡你了
你就是一個小霸王
所以你不聽媽媽的話,就是不聽話
你沒有按照媽媽的要求去做
你就是一個小霸王
你就是一個不聽話的小孩
正是因此,媽媽開始對孩子進行指責。
但是越是指責,孩子越是會反抗,越反抗,越是會把自己藏起來,因為媽媽就是這樣說我的,所以我不聽。
所以,媽媽想要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并不是一開始就會去控制孩子。
而是先去尊重孩子的感受,允許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然后再慢慢引導孩子去獨立。
所以你看,當我們把孩子放到“聽話”的教育里,那么,我們就再也不用擔心孩子的學習了,因為,只要把孩子放在一個合適的環境里,他就一定能夠學好。
那么,怎么能夠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個好孩子呢?我們可以這樣做:
尊重孩子,認可孩子。
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
這個過程中,我們一定要尊重孩子的選擇,給他一些權利。
告訴他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告訴他,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
告訴他,如果你真的想做,那么,就要自己承擔后果。
孩子越大,他需要的自由空間越來越少,那么他就會覺得自己弱小,自卑的心理空間也就越小。
就算是小孩子也需要有自己的小天地。
很多小朋友都不喜歡和同齡人交流,缺乏社交,這個時候,家長可以跟孩子商量,在家里多放一些能和同齡人交流的玩具。
除了玩具,家長也可以培養孩子的其他興趣愛好。
比如,閱讀,畫畫,玩手工,練字,玩下棋等等。
現在的玩具可以說很多,讓孩子在游戲中,感受到父母的愛和關注。
05
在節假日,陪孩子出去走走
可以帶孩子到戶外去公園逛逛,或者陪孩子到博物館、科技館等地方,讓孩子對世界的好奇心拓寬。
多鼓勵孩子去做一些能讓他感受到愉悅感的事情,比如運動,看書,聽音樂,看電影等等。
有時間的話,可以帶孩子到戶外去旅游,感受自然的美好,讓孩子放下手機,跟隨內心的音樂,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06
讓孩子見證父母的成長
《少年說》中,小學生葉子健流著淚說:
“小時候,我覺得手機才是爸爸媽媽媽的孩子。我每次抬頭看他們時,他們總是目不轉睛地盯著手機看。他們想我安靜下來,不搗亂,就會把手機扔給我,讓我一個人玩。”
父母常常對著手機屏幕,孩子也會受影響,變得沉迷其中。
因此,如果我們想要孩子遠離手機,請父母首先做到少玩手機。
當孩子在身邊時,父母如果頻繁地玩手機,孩子發生危險的幾率會大大降低。
6歲以下預警
▼
視頻監控錄像中,孩子看到媽媽拿著手機玩游戲,而孩子看著媽媽,也模仿媽媽玩手機,結果就是孩子安全事故。
媽媽玩手機時,孩子也在玩,一個細節沒留意,媽媽沒注意到,孩子跑到馬路上,被一輛車撞到,孩子摔倒在地。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2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