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學的羊都數不過來了
最近,有朋友跟我講了一個新聞,是上海一位父親,當發現孩子不愿意去上學時,他已經在小區樹下和一個陌生人聊天了。
他看到自家孩子悶悶不樂,并且在家長不注意的情況下,一個人騎在小區里的大石頭上,開始了他們的”大風”式的狂歡。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讓孩子4-8周重返學校愛上學習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此時,這位父親卻很生氣,轉過頭對兒子說:”你咋這么不聽話,要是再不去上學,我打你。”
孩子聽到這話,立刻變得面紅耳赤,兩個人吵架了起來。
父親對孩子說:”你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
兒子氣呼呼地走了,因為他知道說出去很容易,但是一想到要去上學,他就更不愿意了。
也許有的家長會覺得,這些都是小事,怎么可能在孩子面前說呢?這其實是小事,但是在孩子看來,他可能是害怕被父母打,所以他不敢踏出這一步。
第二步:
家長要試著讓孩子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
家長可以嘗試著去接納孩子的感受,并且表示自己的感受。
當孩子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后,家長應該要表示出你的理解,并且寫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與孩子一起去學習。
比如當孩子說:”我覺得壓力好大,好焦慮”家長可以說:”你看你的壓力就像是我的工作一樣,扛在肩上,我就會很緊張,這樣就不會緊張了。”
當孩子把情緒說出來后,家長可以再幫孩子一起分析,是感到焦慮,還是因為其他的原因。
家長還可以在一旁做自己的工作,監督孩子,及時幫他緩解壓力。
孩子是可以在高壓下產生壓力的,
我們應該懂得疏導孩子的壓力,告訴他:””沒關系,我們可以重新來過,只要你肯努力,爸爸媽媽相信你會越來越好。”
多鼓勵孩子,讓孩子有更大的信心和動力
2、 言傳身教,做好孩子的榜樣
有的時候,孩子不愿意好好學習,是因為大人在孩子面前,沒有做好榜樣。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如果想讓孩子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自己首先要先做一個什么樣的人。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應該明確自己要先做什么樣的人,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加有信服力。
3、 多溝通,多溝通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明確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想要讓孩子達到什么樣的效果,家長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 不要過度的嘮叨
很多家長因為自己太累了,所以不愿意對孩子嘮叨。有的時候,甚至會說出一些“不要……………………”這樣的傷人的話。
雖然孩子的年紀尚幼,但是他們的出發點都是一樣的,都希望父母能夠理解自己的心情。
如果父母不分青紅皂白,就對孩子“大聲吼大叫”,那么孩子會逐漸變得膽小、懦弱,沒有主見,凡事都聽從父母的安排。
孩子天性都是喜歡玩的,父母如果不懂得如何對孩子進行適當的引導,孩子就會被父母吼叫,從而產生畏懼感,導致孩子的性格越來越內向。
2、 影響孩子的性格發展
孩子性格的形成,除了天生遺傳外,還受父母的影響。如果父母經常吼罵孩子,會讓孩子產生畏懼感,孩子在情緒消極情緒的影響下,性格會越來越暴躁,不會正確的表達情緒,性格也會變得自卑、內向。
3、影響孩子的安全感
吼叫可能只是短時間內的一種教育方法,但是長期的吼叫會讓孩子產生恐懼心理,覺得自己的存在是錯的,這種自卑感會影響孩子的安全感,讓他越來越不自信,有時候甚至會影響孩子的性格發展,使他變得孤僻、內向,不善于交際。
4、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
長期被吼罵會讓孩子變得內向,很難融入到集體中,他們會覺得自己是不是很差勁,不受歡迎,長期在這種環境下成長,會讓孩子的內心變得十分封閉,變得不愛說話,這樣孩子在性格上面也會變得越來越抑郁,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
而且也會出現抑郁癥的傾向,對周圍人的態度也會變得越來越差,從而變得沒有自信,最后慢慢的就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影響孩子的未來。
想要讓孩子的心理變得越來越好,家長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不要用吼罵的方式去教育孩子,這樣只會讓他變得更加內向,更加不愿意和別人交流。
父母該怎么做?
1、多多關注孩子的內心,多和孩子交流溝通
父母要明白自己的孩子是需要關心的,但不要經常的去打斷孩子,讓他們把所有的想法都表達出來,這樣孩子也會變得更加外向,因為他們知道父母是愛自己的,只是表達的方式不對,所以父母要及時的去關注孩子的內心。
2、多和孩子溝通,緩解孩子的壓力
孩子如果有心理壓力,那么家長就要及時的去開導孩子,讓孩子能夠更加的放松下來,這樣才能讓孩子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8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