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學的孩子會頭痛嗎?不知道那些學習成績不錯的孩子會頭疼嗎?
1、厭學是學習的結果,不是問題的原因。
2、學習是痛苦的,是每個人面對痛苦的心理投射。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3、學生的學習是社會的事情,不是為了學習知識,學習本身就是一件辛苦的事情。
4、玩是孩子的天性,老師讓學習的目的是促進孩子天性的發展,讓孩子更加喜歡學習,而不是辛苦學習。
5、孩子只有在玩中才能得到快樂,否則,學習將失去樂趣。
孩子的學習是需要快樂的,但現在很多家庭的家長忙于工作,忽略了孩子的教育,這種快樂很難得到來自于學習本身。有一個家長曾經分享了這樣一件事:
有一次,他的兩個孩子因為作業沒有寫完,而被老師批評了。
回家后,孩子沒有得到理解,反而更加難過了。
于是,他把這件事情告訴了自己的媽媽,而他的媽媽在電話里回復說:“老師批評我了,讓我回家反思。”
孩子回到家后,看到媽媽不在家,反而更加生氣了,并且說:“我討厭你,你不愛我。”
她的媽媽找到了孩子討厭學習的原因。
就這樣,她與孩子深入溝通,并告訴了孩子不喜歡歡學習的原因。
媽媽告訴孩子:“你不喜歡學習可以,那么就告訴我,為什么不喜歡學習呢?”
孩子說出了自己的原因,媽媽終于找到了問題的癥結。
孩子把不喜歡學習的原因歸結到了自己身上,認為是因為自己不夠努力,沒有認真聽課,才導致學習成績不好。
媽媽終于明白了孩子的問題所在,于是對孩子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用心良苦。
最后,幫助孩子改變想法,找到學習的內驅力。
孩子的想法可能來自于父母的看法。
媽媽覺得孩子在學校里成天不認真聽課,回到家就想看手機玩游戲,不想學習,想玩游戲,這樣的行為實際上是在逃避責任。
而培養孩子的學習動力,就是要讓孩子相信學習可以帶來滿足感。
家長要想辦法讓孩子體驗到學習的成就感,孩子才會愿意去學習,否則當孩子不愿意學習時,也就不會再去做這件事了。
當孩子在做一件事的時候,家長不要一直催促,讓孩子保持學習的節奏,孩子才能在不斷地重復、枯燥的過程中慢慢提升學習興趣。
比如孩子喜歡科學,可以給孩子買一些關于太空探索的書,讓孩子了解宇宙、海底、恐龍,這些書里很多關于宇宙的知識,家長也能通過這些書里的書,激發孩子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當孩子體驗到電子產品的樂趣之后,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就會大大提高。
02
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要從讓孩子愛上學習開始
最近我收到了一個家長的“心思”問題。
他說,自家的孩子今年小升初,暑假基本都在家玩手機游戲。
當問“孩子在學習的時候,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問題”的時候,家長都沒有往好的方面想,而是直接回答“玩游戲”。
他說,孩子很愛玩,但我不喜歡他玩游戲,所以一看到他玩游戲就會特別煩躁,不想學習。
他給我的建議是,家長在孩子接觸手機的時候,要設置一些管理密碼,同時設置一些“家庭契約”。
“比如孩子回家以后,把作業寫完了之后才能玩手機。”
“但是孩子做不到,因為我們沒有給孩子設置規則,然后孩子不玩了,或者我們對孩子沒有足夠的信任。”
其實,“手機癮”對于孩子來說,并不是洪水猛獸,只是我們對它的了解、關注度不夠,使得它無法對我們的孩子產生認同感。
有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在他們家養了一只狗,對孩子說:“如果你每天都能按時完成作業,我就給你買你想要的玩具。”
孩子信以為真,鉚足了勁兒,每天都按時完成作業,但是沒想到的是,第二天還是按時完成了作業。
老師用了“共情、傾聽、積極引導、多鼓勵、多關心”這三步曲,幫助孩子改掉壞習慣,提高學習效率。
03
堅持到底,堅持到底
現在許多孩子是不是都像在醫院里接受了一種“救救兵”一樣,每次都生病。
這里的“救治”并不是指讓孩子放任不管,而是讓他們“明白事理”,將時間觀念,以及注意力的集中在學習上。
如果你對孩子的學習狀況表現出了解,你會發現孩子并不是不上心,而是因為“不想學習”。
“孩子,你不要玩手機了,趕緊去學習吧!”
“每天都要有這個過程,但是你一定要知道為什么呀”
“為什么?”
“因為每天都要堅持學習啊!”
這種毫不留情面的回答,沒有一絲一毫的道理,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那位媽媽只是個熟悉孩子的代理人,卻一直在抱怨,自己的孩子這么懶,不用功,貪玩,不珍惜一分一秒的學習時間。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8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