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孩子老玩手機怎么控制?答案都在上面,真的非常讓人痛心!
家長對孩子玩手機其實也有一些不同的做法,就好像你是做一個兵乓球的一樣,有時候不需要斗氣斗勇,但不需要斗智斗勇。甚至有時候就算你自己都不會玩手機,但孩子也會玩的很厲害。
家長可能會想:這跟我們做游戲的時候學的什么,不是更有意思嗎?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網癮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第三類、幫孩子建立手機網絡使用規則:讓孩子在正常上學,正常完作業,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機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機網絡,這也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這是屬于民主智慧型。
如果孩子到了這個年齡段,玩上手機已經成癮,這是游戲的錯嗎?如果家長都很難自控,不給孩子配手機,孩子怎么會有自控能力?
在給孩子配手機之前,家長還是要思考一下:
1.孩子需要什么?
真正的幫助孩子提高成績的不是我們買很多電腦,或者是買很多平板電腦,而是要在家庭成員之間建立良好的溝通,和孩子溝通交流,讓孩子明白為什么要玩,以及為什么要學習。
2.孩子需要什么?
如果孩子在學習方面需要我們的幫助,我們可以和孩子達成一致,每天花多長時間在這個設備上,這樣就能讓孩子的注意力有目的性的轉移到學習方面來幫助孩子提高成績,那學習成績也就不會太差。
3.有沒有“替代方案”?
如果我們都能理解孩子的感受,而不是用強硬的手段讓孩子必須得完成一件事情,那我們在面對孩子犯錯誤時,就不會過于的緊張和焦慮,會有很多的步驟,我們要從最基礎的點入手,那么怎樣幫助孩子找到更好的學習方法,提高成績呢?我們有沒有找到一個最適合孩子的方案呢?
3.如果我們想要孩子達到我們的期待的目標,我們應該這樣做
如果我們對孩子有期待,那孩子就能感受到我們對他的期待,就會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但是如果我們沒有對孩子有一個合理的期待,而是直接就把這個期待說出來,那孩子是很難受的,他內心就會很痛苦,他就不會去努力,他自己都不愿意去努力。當孩子陷入到這樣的狀態,孩子就會進入到一種無休止的刷題模式中,他感覺不到自己的付出,他就會感覺到很痛苦,孩子就會一直很焦慮,這種焦慮就會持續很長時間,導致他什么都做不好。
這就是問題的起因,孩子會覺得自己怎么都做不好,自己怎么都不配得很好,所以孩子就會放棄努力,那孩子的內心就會很痛苦,覺得對不起,所以孩子就會很浮躁,就會厭學,這是一個很大的一個原因。所以父母一定要覺察,你要覺察到你的孩子,他到底有沒有遇到困難,然后跟他一起去面對,去解決,
比如我們跟他去探討如何應對考試成績差的這個問題,就會給他很大的壓力,如果他感覺自己處理不了,我們就會給他一些建議,但是他覺得他應該能接受,這個時候是他人生最痛苦的時候,他不愿意用這樣的方式面對自己。所以我們需要幫助孩子去建立他的成長型思維,如果他的成長型思維定力不夠,孩子就會做出很多他自己認為他的事情,包括他的學習,他在學習的時候,他是主動去解決這個事情,他希望自己能夠做到,他就會出現興趣,愿意去學,愿意去學。
如何幫助孩子重建他的成長型思維,我給了3點建議:
1.給孩子支持
父母平時不要把孩子跟其他人對比,而是要關注他自身的成長,要多發現他的閃光點,多給他的認可和鼓勵,讓他能夠有成就感和價值感,就像朋友一樣,給他更多的成長空間。這樣孩子就會在更多的時候去關注他的優點,去主動和老師溝通,找到他自己的不足,并積極地去鼓勵。
2.不要對孩子的成績“計較”
每個家長都很關注孩子的成績,為孩子的學習付出很多,但是可能會“自以為是”。我想提醒各位家長,千萬不要把成績作為評判孩子好壞的唯一標準,要去了解孩子,找到他自身的優點,從而更加有效的幫助孩子提升學習能力,更好的適應社會競爭。
有些孩子雖然成績很好,甚至能進入前十名,但是他的綜合能力水平卻很低,更多的時候,他只是在老師和父母的督促下,跟著老師的腳步走,按照自己的節奏學習,但是這時候的孩子,學習動力卻很不穩定,他內心的學習動力不足,所以,導致了他在學習上的效率非常低。
我們要明白,成績并不是衡量一個人的唯一標準,也不能因為孩子學習成績好就忽視了孩子其他方面的培養,這才是孩子最該得到的。
圖片來源于網絡
為什么越來越多的孩子會得抑郁癥?
我們平時所了解的抑郁癥,更多的是源自于青春期的叛逆,而抑郁癥在青春期時,是最為突出的。
孩子在12歲到14歲之間,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而很多的青少年,在這個階段的叛逆期,都會在這個時期出現。
他們會做出一些大人意想不到的行為,或者是冒險行為。
有很多父母的理解是,我的孩子16歲了,已經上大學了。
但是他們卻說,他們這么多年的所有的所作所為,都只是為了讓我的孩子好過,這一點也是沒有辦法的。他們可能只是因為他們的孩子進入了青春期。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8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