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學心理產生心理障礙怎么辦?
家長們,暑假期間,一定要給孩子補上這4個補足的假期課程,別讓孩子從此失去了學習的興趣。
一、孩子厭學心理產生原因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1、家長不了解自身孩子的心理發展規律,對孩子要求過高。
有的家長經常跟孩子說:“我這是為你好,我這是為你好。”
你再看看他人,或許會覺得有些尷尬。因為人是社會性動物,假如你不了解他人的心理,處處與人作比較,就會使別人感到不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的終生老師。在孩子心目中,你的每一句話都可能成為真理,也許在孩子眼里那些所謂的事實并非如此。
所以,如果有人告訴你,您的孩子有厭學傾向,他們也會說:“您別管我!”或是“您別管我!”那么您就要注意了,您的孩子很可能患上了厭學癥,變得不愛學習。
厭學癥狀在中小學生中普遍存在,孩子變得不愛學習,不愿學習,是他們用這種“厭學”來向家長說“我不想學習了”,這是青春期的表現。
而家長往往也會覺得,“這孩子厭學、不愿學習,一提到學習就來氣。”
但是,家長們往往也忽視了一點,孩子突然不愛學習了,或者學習的動力不足,成績突然下降,都會讓家長覺得孩子不對勁。
但是,在家長的認知里,這是孩子叛逆、不懂事、不懂事的表現,并且十分抵觸,很可能還會批評指責孩子不懂事,不體諒解父母的辛苦。
可是,就算孩子出現了一點小問題,他們也很容易焦慮,也會認為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說明孩子真的很不懂事、不聽話,需要好好管教了。
這樣的家長,往往也會收獲一個不聽話的孩子。
也就是說,他們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也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出在哪里。
可是,他們卻忘了,孩子也是人,也會犯錯,也會有情緒的。
而且,他們自己的情緒都會失控,這樣的情緒也會對孩子產生不利影響。
美國兒科醫生貝貝貝貝貝勒(Brainington)曾做過一個非常有名的研究。
他發現,當父母不安、焦慮、煩躁等負面情緒來臨時抱著孩子,孩子就會開始煩躁。
此時,他會用更多的行為來對抗父母的情緒。
而他的壞脾氣給了孩子錯誤的情緒體驗,導致孩子無法學會控制情緒。
當孩子受到情緒影響時,父母先別急著發脾氣,給孩子一個發泄情緒的機會,讓他們自己慢慢冷靜下來。
父母要做好安撫工作
在父母情緒失控的時候,可以試著先離開一會兒,等情緒平復了再跟孩子進行溝通。
奧巴馬曾在一次演講中說過:當父親喊話的時候,他就像小時候一樣去做;當父親喊了他,他也沒有回應;當父親斥責他的時候,他就會舉起手,寧可讓自己在原地爆炸,也不愿意靠近父親。
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要么會變得越來越笨,要么變得情緒暴躁,容易與人爭吵。
既然不能做情緒管理者,那我們要做的就是教會孩子正確的情緒管理。
(1)不要讓孩子成為情緒的奴隸
控制情緒,是父母一生都要學習的一門必修課。
研究表明,小孩情緒反應的好壞直接影響他們今后的成長。
無論是生理原因,還是心理方面,負面情緒都會對大腦產生影響。
看到這里,父母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存在問題,要知道,每一個人都是有自己情緒的,作為家長,我們對于孩子的教育,要學會尊重孩子的想法,如果對孩子的感受、感受不理解,我們要做的就是多陪伴在孩子身邊,了解他的情緒,給予及時的幫助,引導孩子控制情緒。
我們一定要讓孩子明白,有負面情緒是正常的,鬧情緒是錯誤的,接納包容他的情緒,只有讓孩子在負面情緒中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才能及時糾正過來。
在面對孩子的壞情緒時,我們身為父母,應該做的就是要幫助孩子疏導情緒,幫助孩子疏導情緒,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存在,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在哪里,知道如何處理情緒。
比如說,我們看到孩子把玩具扔得滿地都是,我們不要一上來就大聲指責孩子,我們可以說:“玩具被扔在地上了,你能告訴我是什么原因嗎?”
但是我們要告訴孩子,他這樣做是因為我們的指令不夠明確。
如果我們每次都是這樣和孩子說話,而不是后面的催促和抱怨,孩子慢慢地就會失去耐心,容易發脾氣。
因此我們可以帶著孩子進行溝通,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該給孩子說清楚整個事件的利害關系。
比如說,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我們要告訴孩子,因為我們的事情,讓他們發脾氣了。
我們要告訴孩子這樣做是不對的,可以和爸爸說我們一起想想怎樣才能讓他不生氣。
這樣孩子就會明白以后可以用更合理的方式發脾氣,也會知道在發脾氣的時候,我們需要承擔些什么。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8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