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愛美不上學有沒有神經病?
中國青少年協會的一個調查結果顯示,中學生最常見的心理疾病就是“不上學”。今天我就來聊聊這一主題,請大家關注“學校有沒有學校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服務?”這個話題。
為什么學校會為了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而不讓孩子上學呢?有沒有更好的辦法,讓學生能夠順利的融入學校生活?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讓孩子4-8周重返學校愛上學習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學校是一個集體,每一個人都要適應,如果出現厭學情緒,第一時間和老師做好溝通很有必要。
身為中學生的家長,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就要和老師有一個溝通的過程,因為孩子會從各個方面來反映,所以,家長在平時也要多注意和老師的溝通,多多益善。
一、什么是“溝通”?
“溝通”,是指“人與人之間的溝通”。
溝通時應該是平等的、互相尊重的,而不是有的家長認為自己是家長,就可以自己什么都聽孩子的,如果溝通時還要使用命令式的語氣,那就是命令式的語氣,自然就會激發孩子的叛逆情緒,孩子情緒不穩定,父母也不知道怎么辦,所以,溝通就變成了家長單方面的一個命令或者說單方面的一個命令。
溝通的方式是通過語言表達的,我們需要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也需要懂得正確的溝通方式,來讓對方舒服一些。
1. 了解對方的需求
就像上面所說的,在溝通過程中,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情緒產生了矛盾,如果彼此都不愿意和對方說話,也許溝通就變成了一場吵架了。
所以,家長在溝通時盡量用“我”開頭,減少對方否定的次數,要先去了解對方的需求,這個過程可以是一個簡單的步驟,雙方就能找到共同話題,然后再進一步正向的去溝通。
2. 不否定對方
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在溝通的時候都要學會換位思考,不否定對方,不否定對方,有效溝通才是最重要的。
3. 學會傾聽
孩子都是希望得到父母的傾聽,父母的傾聽可以讓孩子有被重視的感覺,同時也能拉近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距離,讓親子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融洽。
父母和孩子之間出現溝通障礙是很正常不過的一件事情,但是很多時候父母卻沒有將孩子當做是可以交流的對象,這也是讓孩子放棄溝通的重要原因。
4. 多跟孩子進行溝通交流
溝通交流是親子之間進行有效溝通的重要橋梁,但是很多父母卻沒有將孩子當做是和自己一樣平等的人,在和孩子溝通交流的時候仍然是簡單粗暴的,甚至是訓斥。其實溝通交流是每個人都需要具備的一種能力,這也是為人父母應該具有的一個基本素質,只有親子之間的感情融洽了,孩子才會聽從父母的建議,變得更加乖巧,父母的話也才更加的順從。
結語:
教育孩子要先從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開始,多關心孩子的生活和交友,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并給孩子建立自信心,讓孩子成為一個學習的主體,而不是父母的附屬品。孩子能夠獨立自主的學習,就是在良好的親子關系下孩子最好的發展,父母一定要重視這一點,只有在良好的親子關系下,孩子對父母的配合度、關注度、尊重的認知,才會更加高。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9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