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養崽游戲后,他的性格更加暴躁了,變成了一個漠不關心的人,最后因為“愛之深責之切”,我還將他的游戲帳號綁定了。
我只要一提到養崽游戲,他就暴跳如雷,對我說的每一句話都是:“你這個廢人,整天只會玩游戲,你又怎么能幫我養崽呢?”
或許是為了滿足自己虛榮心,他打游戲時常常問我:“媽媽,我讀了多少書,打了多少頁,如何才能不打游戲?”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網癮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第三類、幫孩子建立手機網絡使用規則:讓孩子在正常上學,正常完作業,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機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機網絡,這也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這是屬于民主智慧型。
他還說:“如果我考試不及格,我有什么辦法?”
哎,你別說學習了,你連家務都不想做,你還能干什么?
“不打游戲能行嗎?”
“能行?!?/p>
“你真的能在玩游戲時學習成績下降嗎?”
“嗯?!?/p>
好像只要能取得個好成績,我就很滿足,但實際上,只是我表面上假裝平靜的表面上“裝作不在意”。
我知道,我在否認孩子,我心里也很難過,也不知道該怎么辦。
(圖片來源于網絡)
我希望了解清楚,可是,她卻無法把這個真實的自己說出來,只能通過她腦海里的小女孩表現出來,或者寫著字跡的話語,來展示她的情緒。
(圖片來源于網絡)
于是我進一步研究,發現我并沒有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還有很多想法都不知道。
(想起那個為了幫你的忙,用跳繩的雙手支撐著你的書包,和你頂嘴的小女孩,她依然無動于衷。
這個還是那個,那個還是那個,我都沒有覺察到,我想要傳遞給你,但是,我不會呈現給你,我只是把自己置于我自己的世界中。我會提醒自己不要關注別人,我只會用我自己的方式對她。
一個人只要喜歡她,她的內心就會毫無保留地想去愛她,一旦出現的偏差行為,你就會很不舒服。
而孩子,尤其是一個成年人,假如她開始喜歡你的時候,你也沒有想要去愛她。你永遠不會知道她會在你的眼前出現什么,還是,她在你的世界中會。所以,她此刻的叛逆的心理,你也沒必要去計較。
一個人成年后,他會慢慢成熟,他會變成什么樣子,有些東西,你不需要去管,等他成年了,你也不會管了。
他就會慢慢地回歸到那個時候,他對你也就更好了。
所以,叛逆的孩子,不是要和你對著干,他更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和接納,當你能夠理解他,你就能更快地讓他停止那些叛逆行為,真正的走向獨立。
而且,很多時候,他也不知道該怎么樣去解決。他也不知道該怎么去面對困難,也不知道怎么去面對挫折,這時候,他就是需要父母在身后給他支持和幫助。
唯有如此,他才能夠有底氣,真正地學會處理自己的情緒,慢慢地與這個世界和解。
《如何擁抱你的死亡》的作者是韓國九個心理學巨頭資深的心理學家,其中有一位是他。
他在為兒子的遺書中寫道:
“我知道這是你的真愛,所以你不必要害怕,這是你自己的功課。我不想放棄這個你自己。我愿意去面對這份感情,也愿意一起去面對這個世界。”
他在遺書里寫道:“如果這種愛能夠長久地陪伴著我,我會覺得很快樂?!?/p>
04 《為什么家會傷人》
故事中的小強在一次偶然間聽到一位朋友的傾訴,他說他的父母從小對他要求很嚴格,特別是他的父親,一批評他就會頂嘴,還打他,久而久之,他非常傷心地說:“爸爸是不是有毛病?如果我有什么問題的話,他會說我是廢物。”
孩子不上學了,其實是在向父母表達自己的意愿,是想跟父母分享他的世界,讓父母接納他的無力感,重新建構起自己的力量感,完成他自己的人生。
而如果他得不到父母的愛和支持,他們就會變得焦慮,容易“自殘”,或者用極端的方式去獲取自己的掌控感。
如果家人也不能理解他,對他也缺少關愛,他就會尋求其他途徑,來釋放自己的負能量,比如沉迷游戲、聊天、追番追星,通過“自殘”來引起父母的關注。
三、如何幫助孩子走出抑郁情緒?
那么,如何幫助孩子走出抑郁情緒呢?
1. 父母要學會傾聽
當孩子對你說“我壓力太大,不想學習了”時,我們千萬不要急著指責孩子沒出息,這里的指責和否定并不是孩子想要的,而是父母理解他,接納他的情緒。
傾聽孩子
當孩子感覺到自己被理解了,他才會說出自己的真實需求,這時,你可以告訴孩子:“如果你不想上學,我會答應你的,如果你不想學習,我也不會答應你?!?/p>
首先,要理解孩子的感受。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1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