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孩子厭學管教學校
劉女士接到學校的電話,孩子不肯來上課,她也問了幾個關于孩子厭學的事情,孩子對她說:她也不想來學校了,她想待在家里,但是每次她都得去。
劉女士急急忙忙地趕回家,看著眼前這個模樣,好說歹說,劉女士勸她去學校,可是她就是不肯。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她不知道該怎么辦,只好向丈夫反映,怎么勸孩子,她也不聽。
劉女士說,她已經去學校跟老師了解過孩子的情況,但是丈夫不肯,她想勸說孩子,可是丈夫還在堅持自己的想法。她實在氣不過,和丈夫吵了起來,老公把她推倒在地,推開她,逼著她認錯。
“你到底要怎么做?”劉女士問孩子。
孩子小聲地埋怨說:“我只是想先玩會游戲,把時間放在學習上,讓他以后少玩手機才是對我的尊重。”
孩子在陳述中,一次次地表達,訴求,訴求,渴望得到平等的尊重。
劉女士聽了,很欣慰,覺得兒子長大了,懂事了,從來沒有用打罵的方式來教育他,覺得孩子就應該這樣,孩子應該能理解,就應該能接受。
但是,令劉女士沒想到的是,一向他們都很優秀的女兒一上高中,突然就變成這樣。
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女兒都不愿意和她交流,無論她說什么,女兒都把她當成耳邊風。
劉女士繼續說:“孩子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他們在小時候,和我們的交流沒有很好,沒有在意,他們以為孩子長大就會改變了,其實不然,他們的女兒長大后就會變得非常懦弱。”
原來,劉女士的女兒從小就和老人對著干,當別人說奶奶夸孩子的時候,奶奶會說:“是個孩子,奶奶讓他帶,他跟奶奶要手機,就乖乖的跟奶奶說不要,奶奶也會說,奶奶帶手機不好,咱們不在家玩,奶奶帶手機又不安全。”
這些孩子小時候經常會用哭來威脅父母,如果得不到滿足,他們就會動用各種手段,用哭來達成目的,這也是孩子“討價還價”的一種方式。
3歲的小孩子還有條件,那就是什么東西都要買,家長有時候覺得孩子不聽話,有時候又覺得孩子真不是個乖。
4歲的孩子,開始有了自我意識,自己的東西自己要拿,有時候會通過撒嬌或者胡攪蠻纏父母滿足自己的需求。
比如上幼兒園的孩子,有時候說想要一個玩具,但是媽媽不給買,就會哭鬧。
她想要這個玩具,可媽媽不給買,她就會大哭大鬧,好像是要跟媽媽說她的要求,但是媽媽沒給她買,她就會生氣,跟媽媽鬧脾氣,甚至動手打人。
很多媽媽遇到這種情況,就會覺得這是孩子脾氣大,不好管。其實這是家長沒有正確的看待孩子的情緒,沒有懂得孩子情緒的來由所在。
一般情況下,孩子有情緒的時候,都是父母先入為主的,也許是帶孩子出去玩一玩,說不定還會教孩子一通。
這種情況,基本上孩子是不會鬧脾氣的,更不會因為父母不讓玩手機而發脾氣。
但如果孩子有情緒,就說明孩子的正常的情緒在被父母的一味的忽視,時間久了孩子會認為自己是不重要的,所以才會不愿意關起門來跟父母說話,或者是躲在房間里偷偷的哭泣。
所以,對于出現情緒問題的孩子,父母一定要重視起來,不要把孩子當成情緒的垃圾桶。
三、如何避免孩子產生負面情緒
1. 換位思考
當孩子摔倒在地哭的時候,家長不要罵孩子,罵孩子會傷害孩子幼小的心靈,所以不要在孩子哭的時候,責罵孩子,有情緒的時候,試著去理解孩子,這樣才能讓孩子心情平靜下來。
孩子出現情緒的時候,首先要做的就是先平復自己的情緒,去傾聽孩子的心聲。
當孩子發泄出來以后,再去接納孩子的情緒,這樣孩子的負面情緒才會慢慢的消散。
2. 用擁抱安撫
當孩子出現哭鬧的時候,家長可以用擁抱安撫孩子,或者是親吻孩子,讓孩子感受到溫暖。
讓孩子知道自己是被愛著的,這樣孩子的情緒就不會有太大的波動。
如果孩子摔倒在地,哭也只是身體里的一個噪音,家長可以用語言對孩子說:
“摔倒了,不痛了,寶寶不哭了。”
讓孩子知道家長還是愛他的,在他需要安慰的時候給予幫助。
如果孩子在外面哭鬧,一定要和他講道理,告訴他不能這樣,要注意安全,讓他知道,如果他不高興了,爸爸媽媽會和他一起面對這個問題。
三、學會處理孩子的情緒
家長要了解,孩子哭鬧時,他們情緒波動是正常現象,孩子哭鬧的時候,父母不要去判斷,要把孩子的情緒安頓好,幫助孩子把情緒釋放出來,這樣孩子情緒也就好轉了,才能更好地應對分離。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1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