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孩子厭學的話語
,是我們經常用到的一個詞,但往往會把自己的孩子推向討厭學習的深淵。
在調查中,受“限制自由”思維驅動的初中生占81.2%,而33%的學生覺得自己“活得很累”。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其中,有學習動力的孩子比例高達20.4%。這意味著,絕大部分孩子都不可能成為“學霸”。
有人統計過,2021年有超過10萬學生存在“厭學”的情況,而2020年的數據是16.5%。
看到這個數據,我心里有一種很痛的感覺。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孩子們每天都在學習,為了應付考試,每個孩子都在努力。
“努力”就是對時間的投入,是對學習的堅持,更是對自己的反思。
我覺得,學習這件事,真的很簡單。
我們能做的,就是用淡定的態度,堅定地對待每一天。
對于一個孩子來說,包括號、分數、排名,只不過是學習這件事的一個部分。
我們如何對待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是在教育中逐漸形成的。
所以我想,父母們一定要明白,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經歷很多不適應、不理解,甚至是焦慮。
在父母眼中,孩子就是孩子,就是自己的未來,而孩子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學習。
所以當父母對孩子說“你不能這樣做”的時候,就是在向孩子傳遞一個信息:“我是不會允許你這樣做的”。
這種信號不僅讓孩子覺得自己是不被尊重的,而且在潛意識中也暗示孩子“父母的感受是不重要的”。
這種傳達給孩子的信息是:“父母不應該用這樣的標準來評判我,更不應該以我的感受來判斷我的對錯。”
當父母以自己的感受來評判孩子時,除了讓孩子感到恐懼怕外,還會傳遞給孩子一種不被信任、不被愛的感覺,這些信息對孩子不僅是一種傷害,而且會在孩子的心底埋下一顆定時炸彈,隨著時間的流逝,孩子會從父母的反饋中去解讀父母對自己的評價,也會把這種焦慮轉嫁給自己。
甚至在潛意識里,會認為父母說的都是有道理,自己說的都是有道理,自己的感受是不被允許的,所以孩子就會產生自我懷疑,對自己的能力產生質疑,產生恐懼心理。
他們會覺得父母不相信自己,不相信自己有能力解決問題,覺得自己很笨、很差、很差,無法應付各種挑戰,覺得自己做什么都不行。
這種自我懷疑,會讓孩子產生強烈的無力感,也會讓孩子的自信心出現嚴重的缺失,會讓孩子在生活和工作中出現各種困難。
當孩子有了自卑的心理時,就會導致孩子的成績大幅度下滑,對學習的興趣也會逐漸減弱。
2.影響孩子的社交能力
由于孩子的年齡尚幼,他們在思想上還沒有太多意識,特別是處于青春期的孩子,所以社交能力會相對較弱,因為他們的思維能力較弱,不能夠正確地處理人際關系,不能夠積極地面對生活中的一切,總是過于沉浸在自己的思想中,很容易迷失自己,使得孩子無法獨立自主。
3.影響孩子的自信
在社會上,人與人的差距是由很多因素決定的,尤其是在孩子的學習上,如果我們家長對孩子的成績進行過多的期盼,嚴格的督促孩子去完成家長布置的作業,那么對于孩子的要求可能會有比較高的提升,畢竟孩子并不是每一位都能夠達到父母的期望,自然也就會出現父母口中所說的“孩子是自家的希望”,對于孩子來說,更是如此,父母如果一味的將自己的思想強加于孩子的身上,那么對于孩子的成長也會帶來不利。
4.影響孩子的性格
當孩子的壓力過大的時候,他們難免會有一些讓父母難以接受的想法,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一定要仔細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那么一旦發現孩子有些許的異樣,家長一定不能太過焦慮,孩子的這種行為有可能會給他們的成長帶來負面影響。
家長如果想要改變自己,那么就一定要適當的去了解一下孩子,當孩子出現一些令父母難以接受的想法時,家長就要及時的去引導孩子,不要讓孩子養成了這種性格。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1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