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上學就真的沒有出路了嗎?學習是一條艱辛的路,盡管這條路走起來很艱難,但這就是一個長久的過程,我不說大家也不說了。
01 我不知道讀書的人是來享福的還是來享福的?
有一位父親,他的三個孩子,大的16歲,小的只有小學畢業。但是,這位父親卻堅持讓三個孩子輟學,自己回家務農。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讓孩子4-8周重返學校愛上學習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他要培養三個孩子,分別是四個子女。
第一個兒子,14歲,在讀初三;
第二個兒子,15歲,16歲;
第三個兒子,16歲,在讀高一。
他的名字叫徐孟南,是個“近水樓臺上”的中國功夫男孩,16歲時以707分的高分考入北大。
從他《為什么家會傷人》里的故事里,我們看到了一個教育的真正意義。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孩子也一樣。
孩子們的心靈是稚嫩的,他們的身體里也有我們家長的情緒。
我們希望孩子,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都能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當他發現父母能夠包容他的感受,并愿意為他排憂解難時,他便能向父母敞開心扉。
“我不是說‘我很生氣’,而是‘我生氣了’。”
情緒本身沒有好壞之分,我們能夠肆意宣泄情緒,在釋放情緒之后,也能夠找到平衡點,釋放自己。
如果孩子是因為成績不理想而郁悶,我們可以用談心的方式和他一起分享他的經歷,鼓勵他說出他的煩惱,讓他感受到溫暖的力量,從而有勇氣說出自己的心事。
如果孩子是因為同學關系而傷心難過,我們可以幫助他分析,當他難過時,想辦法幫助他排解掉這種消極情緒。
我們也可以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孩子想辦法,給他一些建議,在事情有轉機的時候,做出正確的選擇。
5. 引導孩子正確的宣泄情緒
如果孩子一直處于焦慮的負面情緒中,無法放松下來,我們可以引導孩子用合理的方式宣泄情緒,比如大聲地哭一哭、做做運動等。
“發泄情緒”是一種比較健康的處理情緒的方式,孩子在情緒低落的時候就會有很好的宣泄渠道,不會把自己憋在心里。
因此,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學會把不良情緒“傾倒”出來,比如通過寫日記、畫畫、大聲唱歌等方式把不良情緒宣泄出來,或者通過運動的方式,進行宣泄。
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釋放壓力,而且還能夠促進親子關系,減少孩子焦慮情緒的出現。
我們還可以讓孩子通過傾訴的方式,將不良情緒發泄出來,比如說:“你感到很不舒服吧?”“你現在很生氣?”“你覺得有什么辦法可以讓你不那么焦慮?”
這樣一來,不僅能夠促進親子關系,同時還能夠讓孩子調節情緒,鍛煉自己的能力,同時也讓孩子成為一個情緒管理專家。
這樣一來,孩子不僅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情緒,還能夠提高自己的情商,塑造一個高情商的孩子!
給孩子的情緒貼標簽
我們從小到大,都有一個永遠都不會被治愈的原生家庭,那就是“情緒管理”。
如果我們總是被負面情緒裹挾著,也無法看見真實的自己,就很難給孩子帶來一個平和的心態,學會理性地對待孩子的情緒。
所以當孩子表達情緒的時候,我們要積極地回應,不打斷,讓孩子把情緒發泄出來。
當然,接納情緒也要有原則,不傷害孩子的感受,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不忽視孩子的需求。
比如說,當孩子說:“我好像身上有刺,我該怎么辦?”
你要看到他的情緒,接納他的情緒,并用手去抱住他,但是要記住,你的手不能觸碰他的身體。
孩子哭鬧時,你手上動作幅度太大,他的情緒也會更加激動,反而會哭鬧不止,這時候你要做的是,盡量幫他“把脈”。
等他平靜下來,再告訴他打人是不對的,并告訴他:“對不起,我不該打你,但是打人不對。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3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