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解除防沉迷軟件已成熱門?
近日,記者調查發現,不同于成人,孩子們使用手機的便利性更強,但是許多孩子可能不知不覺就沉迷上了“手機癮”。
過度沉迷手機,讓孩子與父母發生沖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網癮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第三類、幫孩子建立手機網絡使用規則:讓孩子在正常上學,正常完作業,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機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機網絡,這也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這是屬于民主智慧型。
手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用好了也是生活中必需品,一旦孩子過度沉迷手機,那么對于生活的熱情和好奇心就會直線下降,生活中也會變得“懶惰”起來。
雖然說現在的手機有很大的誘惑力,孩子往往會一直想要玩手機,但是他們的自制力又有限,很容易因為沉迷手機而耽誤正事。
有調查顯示:50%的孩子每天打游戲超過10個小時,其中8%的孩子甚至超過15小時。
而且這些孩子的主要任務是學習,現在他們打游戲的時間都太多了,這些孩子每天實際上要完成的作業可能還要寫一大堆,根本就沒有時間去打游戲,那么他們能不能把這些作業完成,還得靠家長來督促。
而這些孩子通常都會在放暑假或者假期時把時間花在其他的地方,對自己的時間缺乏規劃,不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時間。
因此在學習方面,他們經常會做一些和學習無關的事情。
這也是導致他們沉迷于游戲的根本原因。
其次,就是無法承受壓力。
在生活方面,現在的孩子要么就是學習不好,要么就是體育成績不好,要么就是因為沉迷游戲而荒廢了學業。
但是游戲本身就有很多讓人上癮的機制,只要付出足夠的時間,沉迷游戲的幾率就能大大降低。
最后,就是孩子玩游戲時間長了影響成績。
我們經常能在網上看到這樣的新聞,孩子因沉迷于游戲被父母罵,孩子跳樓自殺的事件。
他們每次的成績不理想,都會被父母責罵幾句后,沒有一點上進心,這樣的孩子只是最容易沉迷于游戲。
就像前兩天的新聞,某中學的 “女學生被老師批評,留級退學”
,引發了網友熱議,不少網友都在吐槽,現在的孩子,真的太難教了。
對于孩子來說,游戲里的暢快、治愈、互動等現實感,是能夠治愈一切的,為了生活,在現實中能找到“慰藉”,他們不得不放棄很多的娛樂和社交。
回到家,家長更加管束,孩子更加肆無忌憚
自從上了初中,隨著課業壓力增大,學習難度增大,很多孩子開始產生了抵觸情緒。尤其是很多厭學的孩子,從內心抗拒上學和社交,拒絕跟父母交流。
父母越是逼著孩子去上學,孩子的對抗情緒就越激烈,母子之間就越產生了隔閡,讓孩子的行為更加反感。
很多家長以為,孩子不想上學,就是不愿意吃苦,所以逼著孩子去上學,是舍本逐末。
但是,孩子每天的作業被安排得滿滿當當,根本沒有自己的時間,感覺一點自由都沒有。
試問,這樣的孩子又怎么能喜歡上學習呢?
所以,家長要想讓孩子喜歡上學習,必須要激發孩子的內驅力。
那么,如何才能激發孩子的內驅力呢?
這就需要家長真正的去做一些事,讓孩子自己發現學習的樂趣,讓孩子自己掌控自己的學習。
比如可以和孩子聊一聊他對于學習的看法,對于他目前的學習成績的期望,以及對于未來的規劃。
讓孩子自己去做規劃,如果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完成的話,那肯定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如果他沒有按照家長的規劃來安排學習,家長也不要太過于焦慮,可以適當的提醒,如果這個時候發現孩子還不按照做的話,也不要太著急,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去引導。
第1個:做事情的計劃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定下要完成的事情的時間,在這個過程當中,家長也不要去代勞,就是給孩子一個任務,就比如說每天的作業時間計劃,我們可以試著去規定,每天到點要完成什么,不完成的話,我們就要接受懲罰,讓他們意識到自己沒完成作業的后果,讓他們去承擔。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也會慢慢的因為沒有完成的話,或者是沒有按時完成作業而承擔后果,讓他們學會承擔相應的后果,就會更加有動力去完成,自然而然的,作業的質量也會有所提高。
第2個:解決問題的方法
當孩子遇到不會做的題目,就會通過撒謊來逃避責任。那么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如何解決問題呢?
1.對孩子多一點耐心
家長需要讓孩子明白,只有做出一點成績才會有更多的獎勵,而不是為了懲罰才去完成作業。
其實不管是寫作業還是考試都是有一定的量的,并不是想著靠死記硬背就能夠得高分,家長應該“對癥下藥”,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如果孩子的基礎太差,家長應該在學習方面多給他們一點鼓勵,不要給他們太大的壓力,可以給予一些物質獎勵,這樣會讓孩子有一個動力,會為了能夠達到更高的分數而好好學習。
2.和孩子談一談成績
如果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那么作為家長應該和孩子一起分析試卷,找出孩子的問題所在。如果孩子哪一方面的知識欠缺,那么家長可以輔導他的薄弱學科。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3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