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癮少年
隨著網絡的日趨發達,一個新名詞誕生了“網癮青少年”。這是個讓所有爸爸媽媽都頭疼的詞。
網癮青少年就是指長時間上網的青少年。2010年2月1日,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第三次發布《中國青少年網癮報告》。給出2400萬這樣驚心動魄的數字,甚至比專做網癮生意的“網癮”治療機構一直宣傳的250萬或400萬還要多出很多倍。
因為網絡成癮造成的社會的新聞,自殺的、離家出走的、把孩子送到戒網癮機構的也屢見不鮮。與城市少年相比,農村留守兒童沉迷游戲的時間則更長。種種因素導致農村青少年更容易被屏幕里的奇幻世界吸引。現在農村少年不再留戀充滿野趣的農村生活,而是沉浸在“吃雞”和“搶大龍”的游戲世界里。
某網友留言說她孩子現在網絡成癮,學都不想上了,為了把孩子拉回來,他從單位辭職每天看著孩子。可即便如此,孩子一趁他不注意就跑到網吧去了。親子關系越來越差,幾乎降到冰點,一說話就火藥味十足,搞的他都不想回家,堅持不住想放棄孩子了。
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孩子的教育是個非常復雜的問題,也是一個長期、動態的過程。可能同樣的方法,在這個孩子身上管用,在那個孩子身上就不管用。所以這就需要家長對孩子有著良好的洞察力和觀察力。

衛生部對“網癮”這個詞使用是比較慎重的。因為往往一說“癮”,就好像病入膏肓不好醫治的直觀感覺。所以建議大家在提到網癮的時候,用另外一個詞來代替“網絡過度使用者”。可以閉上眼睛感受一下說出這兩個詞時的身體反應和感受:一個焦慮,一個希望。用這個詞也可以減輕孩子自身的壓力。其實孩子知道自己依賴電腦是不好的,但孩子自己無法改變,需要外界幫助。從現在開始,不管誰家的孩子有了網癮的傾向,我們都用另外一個詞來代替“網絡過度使用者”。
造成網絡過度使用的原因很多,從心理學角度講,當孩子缺乏安全感、歸屬感和成就感的的時候,就特別容易到網絡里尋找安慰。當孩子無力面對現實的時候,他的精力就必須投射到另外一個地方,這個地方就是有著大量豐富資源的網絡。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在1943 年提出“需要層次理論”,他認為,“?歸屬和愛的需要” 是人的重要心理需要,只有滿足了這一需要,人們才有可能“?自我實現”。歸屬感,顧名思義,就是我屬于這個家庭,我屬于這個單位的一種感覺,是一種命運共同體的感覺。當孩子缺乏歸屬感時,他就會表現出對家庭生活、對班級沒有積極性,更不會有責任感。
近年來,心理學家對歸屬感問題進行了大量研究,現在認為,缺乏歸屬感的人會對自己從事的工作缺乏激情,責任感不強;社交圈子狹窄,朋友不多;業余生活單調,缺乏興趣愛好。安全感就是渴望穩定、安全的心理需求。屬于個人內在精神需求。安全感是對可能出現的對身體或心理的危險或風險的預感,以及個體在應對處事時的有力/無力感,主要表現為確定感和可控感。夫妻關系不和、家庭氛圍不和諧是導致孩子安全感缺失的重要原因。如果一個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爸爸媽媽關系也不和睦,在學校、人際、家庭中都感受不到成就感,那就很有可能網絡使用過度。您可以自己對標一下身邊的人,有沒有這樣的傾向?
一般情況下,孩子出現網絡過度使用的現象,會出現一種情況。那就是七大姑八大姨齊齊上陣,開展一輪又一輪的車輪戰:哎呀,你怎么不上學?電腦有什么好玩的?你這樣對得起你的爸爸媽媽嗎?等等巴拉巴拉一大堆。一旦出現車輪戰,這個孩子往往就會躲在房間里不吃飯、不出來,因為他也有羞恥心,他也知道這樣不好。當他感到無地自容的時候,沒法面對家人的過度關心,只好躲進自己的小屋,繼續與電腦為伴了。
所以要讓孩子緩解網絡過度使用,第一點就要堅決避免“車輪戰”。并且要防止他社會功能的退化。有些孩子長期不與人接觸,連說話的功能都有些退化,甚至有了結巴的情況。說白了就是孩子的心封閉了,他的語言功能也會逐漸封閉。家長可以給孩子養個他喜歡的寵物,當孩子不想和父母交流的時候,通過一個可愛的動物喚醒孩子的責任心和保持他的基本社會功能。

車輪戰要不得
幫助孩子緩解網絡過度使用的第二個辦法就是給孩子在家里話語權。說白了就是讓孩子有一種“我說了算”的歸屬感。通過開家庭會議等方式,邀請孩子加入到家庭的大小事務中來,“從現在起,你就是這個家的管理者,我和媽媽都聽你的。”讓孩子學著承擔責任,權利和責任是相對應的。家庭會議讓孩子有了歸屬感,有了我是這個家的一份子的感受,慢慢的就會培養起孩子的責任感。有責任感的孩子,也壞不到哪去?您說是嗎?
為了讓孩子緩解網絡過度使用,就要轉移孩子對網絡的過度關注和使用。怎么轉移呢?多帶孩子出去散步、散心,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同時可以使用魔方、編程課等方式替代網絡的使用。魔方是一種能夠讓人快速建立自信的方法(我的文章中也有提到,大家可以翻看上個月的文章),同時編程課現在很火,正好契合孩子玩電腦的想法,讓孩子合理的、正大光明的玩電腦,就讓孩子學編程。
人工智能、AI技術的發展,網絡真正的無處不在了。有的時候成人也會沉迷于抖音,其實原因和孩子過度使用網絡的原因差不多。不管是成人孩子孩子,對安全感、歸屬感和成就感的追求是貫穿一生的,當其中一個或幾個出現問題,就容易出現沉迷網路的現象。
帶著孩子多運動、多和孩子聊天、多觀察孩子的表現,給孩子一定的話語權,把家庭的責任給到孩子。作為家長,和愛人好好相處,為了下一代少一點個性多一點包容,你收獲的絕不僅僅是一個幸福家庭,還有幸福美滿的人生。你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是值得的。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