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依然處在非常時期,學生們還是在家上網課,對于平常自律性就比較差的孩子來說,這個時候稍微一不注意他們就會更加懈怠。
孩子拒絕學習是很多家長都很頭疼的事情,要讓孩子感覺到雖然學習很辛苦,但是從內心想要學習,要讓孩子意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孩子都有一種依賴性,只要有人替他著急,孩子自己就會松懈,當父母過多參與孩子學習的時候,孩子就會認為學習是為了父母。
父母要讓孩子知道社會是適者生存的,如果沒有競爭能力,將來在社會上就會難以立足。孩子的學習動力其實有兩種,一種是內生動力,一種是外在動力,兒童的行為與這兩種動力相輔相成,孩子學習的外在動力在很多家庭中表現的不能再強了,內在動力就會逐漸減弱甚至消失。在長期灌輸和無邊的壓抑管教中長大的孩子,學習內在的動力其實是很弱的,甚至會生出逆反心理。
父母不當的做法不僅會削弱孩子內在動力,而且也會讓自己陷入一些教育的惡性循環中。

孩子的學習不是為了家長的臉面而存在的,是為了自己的全面成長而進行的,更不能把孩子的學習成績和物質獎勵掛鉤,一開始孩子可能會為了獎勵而努力學習,但是時間久了同等力度的獎賞就會失去對孩子的吸引力,一不留神孩子就會松懈下來,想出很多獨特的偷懶方式,這樣孩子自然就不會有內在學習動力。
孩子天真爛漫,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總是被父母以專心學習為由打壓,家長認為孩子對未來的幻想是渺茫不切實際的,認為他們應該盯緊自己眼下的學習,其實這很不符合孩子熱愛變化,熱愛憧憬的思維方式。沒有夢想的孩子很難會意識到今天努力學習的意義,如果沒有遠大的目標學習的內在動力就會不足。讓孩子意識到現在的學習和未來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更是夢想的基石,家長要鼓勵孩子有遠大的目標,而不是為了將來的“鐵飯碗”而學。
當孩子有各種不符合常規的行為時候,父母要想辦法去了解孩子行為背后的意義。當孩子不想學習的時候,父母要明白,年紀越小的孩子好奇心就越重,按道理來講他們應該很喜歡學習新的知識和文化,探索和進步是他們這個年齡階段的特征。
那么本應該喜歡學習的階段為什么會抗拒學習呢?家庭氛圍是很重要的,只有親子之間關系穩定孩子才能夠安心探索世界。有的時候家長為了讓孩子學習,沒收手機,禁止上網甚至打罵孩子,這樣只會讓孩子厭學的情緒越來越嚴重,而且還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我價值的認同。

當孩子沒有了自信和快樂的時候,他們更多的精力就會消耗在處理自己的不良情緒中,對學習自然就會提不起興趣。針對孩子厭學的問題,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調整孩子的心態。
1. 給孩子更多的陪伴
任何一個孩子都需要家長的關心和陪伴,父母的關注是孩子成長所需要的陽光和雨露,能讓孩子在安全感中長大,孩子就能有愉悅的心情,從而更好的投入到學習當中。
當父母因長期忙碌而忽略孩子的時候,孩子的內心就會像處于荒漠之中,感覺孤獨和無助。這時候的學習興趣和專注力就會受到影響,孩子心無所依的時候就會缺少安全感。
2. 聆聽孩子傾訴
家長要細心觀察孩子每天的情緒變化,詢問孩子在學校的情況,了解孩子的社交,引導孩子用正確的方式表達,在聆聽孩子說話的時候家長要專注,運用眼神和肢體語言來讓孩子感覺到他們是受到重視的。
親密接觸的方式能夠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心和重視,遇到煩惱和困惑的時候才愿意向父母訴說,在這個過程中家長用心的聆聽才能夠幫助孩子化解很多情緒,可以讓孩子有效的宣泄和釋放內心的壓力,調整情緒,從而用更加專注的態度去面對學習。沒有煩惱的孩子心情才能燦爛,內心充滿力量。
當遇到問題的時候,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在正確合理的范圍內選擇孩子喜歡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并且學會承擔因此帶來的后果。這樣孩子才能有力量感和責任感,知道被支持的感覺。

3. 參與孩子的活動
在生活中除了照顧孩子的衣食住行之外,家長還要注意多參與孩子的活動,游戲,閱讀,畫畫,出游,逛公園,這些活動都能夠讓孩子在玩耍中盡情釋放自己的不良情緒。
在各種活動中孩子能夠和父母建立良好的關系,在歡聲笑語中,父母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來恰當的引導孩子,要求孩子上課專心聽講,認真寫作業,這個時候孩子才能夠聽得進去父母的勸告,虛心接受父母的教導。
4. 幫助孩子找朋友
孩子能夠和同學較好的溝通和交流,往往是因為父母在家庭中使用了正確的溝通模式。給孩子提供一個模仿的學習環境,幫助他們找一些好學習的好朋友,當孩子的朋友愛學習的時候也會帶動孩子學習。幫助孩子建立交往的信心,體驗交友的快樂,從而讓孩子愿意拓展交往的圈子,改善不合群的性格。
其實孩子身上所有的問題,唯有愛可以化解,父母對孩子建立良好的關系才能給予好的引導,讓孩子愿意接受父母的愛。
只是一味的講道理和發脾氣是沒有效果的,反而會讓他們的問題越來越多,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要耐心,維護好親子關系,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當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關愛的時候,自然就會快樂起來,問題自然就會迎刃而解。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