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父母經常會發出這樣的疑問:為什么以前的孩子打也打得,罵也罵得棍棒教育下培養出那么多國家棟梁。現在的孩子是打也不是罵也不是,網上還有那么多的教育技巧,但還是培養出敗家子!
這是為什么呢?
以前因為沒有食物,沒有機會,更沒有信息和資源。什么都缺的社會情況,簡單粗暴的方式是最有效的!
現在的孩子什么都不缺,相信99%的家庭,只要孩子需要什么學習用品,或者學習資料肯定第一時間滿足。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你只能以溫柔的方式去引導他,不然到最后只會適得其反!
身邊有很多例子,孩子學習拔尖,但是孩子承受不住各方面的壓力,走上的絕路。

現在很多孩子是在長期的逼迫下學習的,完全沒有自己的學習興趣,讀書就好像是給父母讀,考試是為了給老師考業績,自己心里完全不知道學習的目的和意義在哪里!
在這種長期的高壓的逼迫下,孩子貌似變得很“懂事聽話”,其實就像是一個“提線木偶”。
相信很多家長都能明確感受到孩子很木訥的,就像是沒有了靈魂一樣!
等孩子大了,上高中,上大學時,因為離家遠,孩子開始變得很叛逆,甚至直接跟父母對著干,和父母見面經常吵架。而且你也會發現孩子很多時候做事都特別喜歡走極端!
逼迫不僅會剝奪孩子成長的快樂,越是逼孩子干一件事,孩子越叛逆,越反感。長大之后也不一定懂得感恩,感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甚至有好的工作也不會去珍惜這一切,因為早已都受夠了,感覺一切都無所謂。
少年當自強,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所以一切都以他自己為主,讓他自己去思考。你給他規劃好的東西不一定是他自己想要的。他自己的人生他自己規劃,你只需要引導就好了。
對孩子的保護固然是需要的,但也需要他自己去獨立的經歷一些磨練。
其實你給他規劃好一切,然后逼他去完成,其實這已經就是一種“溫室效應”。
《孟子》里說道: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精致,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要想讓孩子變得優秀,最好的做法是營造共同學習,一起進步的家庭氛圍。讓孩子變得優秀的同時,也讓自己變得優秀。千萬別讓自己成為那個本身不會飛卻下了蛋指望蛋孵化后卻能飛翔的鳥。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