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孩子的厭學問題都是一個令家長頭疼的問題。調查表明,現實生活中,不少孩子都有或多或少的厭學情緒,即使是優等生也不例外,據有關調查統計,顯性和隱性的厭學比例近乎占了八成左右,比例是驚人的,也迫使我們要正視這樣的問題。
一般而言,孩子厭學的主要表現是對學習喪失興趣,視學習為負擔,把學習當作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因此也不愛上學,不愿做作業等等,極端者還有個別孩子會有逃學行為。
01 孩子為什么會有厭學情緒呢
我們不能因為玩是孩子的天性,就判定孩子天生就是厭學的,相反,絕大多數的孩子在剛剛懂事的時候,都對這個世界是充滿了好奇,而學習和體驗恰恰是滿足孩子好奇心的一個重要過程。可為什么又有不少的孩子出現了厭學的情緒呢?這個“鍋”恐怕得家長背上。
小的時候父母老師都管得嚴,孩子也很小,他不得不去學,但是它會給你消極對抗,所以小學生的學習狀態很多都是磨蹭、馬虎粗心這樣的一個狀態,這讓父母就更加焦慮,對孩子的要求就更嚴格,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導致最后的結果就是孩子厭學。
孩子厭學最常見的有如下原因:
一是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造成孩子的學習壓力過大
不少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常常握苗助長,恨不得孩子在一天之內就能變成一個學霸。在這種觀念的主導下,不少家長才不管孩子的學習過程怎么樣,他們只關心考試結果和學習成績怎樣。更有甚者,有些父母往往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為孩子報了各種各樣的補習班,擠占了孩子正常的休息與娛樂時間,長此以往,超出了孩子的正常心理承受能力,導致自信心喪失,于是孩子就產生了逃避心理,進而滋生出厭學情緒。
我一位親戚的孩子,打小就特別的懂事,很愛學習,是一位品學兼優的學生,只要保持正常的成長節奏,孩子以后的發展將是十分順利。可父母對孩子的期望過高,即使孩子已經很不錯了,可父母仍然不滿意,就算是孩子每次成績第一,父母也要從中找出一些小毛病,動不動就對孩子嚴厲批評,在父母的嚴厲管教下,孩子的心理壓力特別的大,眼見著孩子的自信心一步步在喪失,失去了學習自信心,學習成績明顯下降,孩子最后竟然出現了厭學情緒。
這種結果顯然是孩子父母所沒有想到的,他們是如此愛著孩子,想當然地以為嚴格嚴厲就是為孩子好,卻不曾想自己的不當教育方法害了孩子。所幸的是,最后,經旁人提醒,孩子父母意識到了這一點,及時調整了自己的教育方法,方才扭轉了過來。
二是孩子的學習目的不明確,這也可能會導致孩子厭學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開始關心的問題是:我為什么要學習?我將來要成為什么樣的人?而一些父母與孩子缺少心靈上的溝通,不能科學解答孩子的問題,只是一味地督促孩子學習學習再學習。照理,讓孩子學習這件事本來也沒有錯,但因為孩子的學習目的并不明確,孩子并不知道要為何而學,自然在學習動力上乏善可陳。缺乏學習動力的孩子,還會對學習感興趣和喜歡學習嗎?答案是否定的,孩子厭學情緒的出現擋都擋不住。
三是父母對孩子過度保護導致孩子厭學
父母對孩子的過度保護,將使孩子缺乏必要的鍛煉機會,并由此導致孩子喪失自信,沒有自信的孩子很容易滋生出厭學的心理。
四是父母對孩子的要求過于苛刻,缺乏信任,造成親子關系的緊張
這種情況也會影響孩子的學習興趣,使孩子厭煩學習,并常常會以不學習來和家長對著干。
02 如何讓孩子遠離厭學,哈佛學子的父母教我們這樣做
那么,我們該如何讓孩子遠離厭學呢?哈佛學子的父母教我們采取以下四點方法,來避免孩子的厭學情緒。
1、接納和了解孩子厭學背后的真實心理
這步很重要,一般而言,厭學的孩子大都缺乏自信和安全感,他們特別需要得到父母的接納。
父母要特別關注孩子厭學情緒背后的心理動因,如挫敗、焦慮、厭煩等等,并試著和孩子展開深度對話,以全面了解孩子的內心真實想法。
2、適當降低對孩子的期望
此為解決孩子厭學的關鍵一步,這是因為大多數厭學的孩子都和父母過高的期望值有關。
因此,父母要進行溝通與探討,了解孩子學習的困難所在,幫助孩子制訂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等,雙方取得共鳴。
3、幫孩子樹立強大的自信心
幫助孩子建立強大的自信心是幫他們克服厭學情緒的保證。比如,可以試著從最想學、最拿手的學科作為突破口,通過努力首先突破這門學科,以此證明自己具有學習的能力,從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和成就感,從而激發他學習的熱情。
4、加強對孩子的挫折教育
現在的孩子獨自面對挫折的機會很少,一旦在學習上遇到困難,往往就會無所適從。因而父母要適當對孩子進行一些挫折教育,以磨煉和提高孩子在學習上的抗挫能力。
03 結束語
造成孩子厭學的原因有很多,解決厭學的途徑也是多種多樣。孩子厭學并不可怕,關鍵是要看我們的態度及采取怎樣的教育方式。
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曾說:“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質,就是被人賞識的渴望。”厭學的孩子反而要比優等生更期盼、也更需要得到父母的賞識。
孩子的包括厭學情緒等任何不當的行為都是有原因的,看到孩子的問題,先從審視我們自身做起,這樣才能真正體會到孩子最想要表達的是什么,最需要滿足的是什么等等。
任何教育方法的有效與否,都要建立在家長發自內心對孩子的愛和關注的基礎上,在這種基礎上實施的正確的引導和教育,才有可能讓孩子獲得歸屬感和價值感,此時,一切孩子的厭學問題都將煙消云散。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