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厭學的孩子怎么辦?家長該怎么辦?
幼小銜接階段孩子不愛上學,不想學習,不愿意寫作業。甚至有的孩子,10歲的時候,也因為不寫作業而被父母送去上了托班,不寫作業。這類孩子一般都有某種情緒,比如不想上學、不想寫作業、不想吃飯、不想上廁所等等。
為什么會這樣?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實際上這是孩子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家長不必過于擔心。
孩子到了三歲,他們的情緒在逐漸成熟,這是正常的。
在此期間,他們的大腦高速發展,情緒也在快速變化,并且孩子自我意識也在飛速增強。
作為家長,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要善于引導,而不是壓制。
最好的方法,是通過共情,去了解孩子的感受。
如果孩子的感受是負面的,也不要急于否定。
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家長應該保持冷靜,去了解孩子發脾氣的原因。
然后,再以朋友的身份,幫助孩子一起去解決問題。
這時候,你給了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孩子自然會從中學會自我控制情緒,同時還能感受到父母的包容和尊重。
當孩子感受到你的理解時,他就不會僅僅因為你的行為而生氣,他會慢慢地去觀察和學習,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如何去表達自己的情緒,孩子就能更好的感受到家人對他的愛,家人之間的相處模式,會慢慢的轉變成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必然的過程。
共情的力量,不易。
我們要讓孩子知道,無論發生了什么事,爸爸媽媽永遠都是你最堅強的后盾,這一點至關重要。
03 讓孩子知道,不哭,有爸爸媽媽,會在他心里,留下最好的印象
很多家長會覺得,孩子小的時候,說一說,也沒什么,長大以后,還了得了。
可是,這樣的“理所當然”的話,真的就像是耳旁風,當孩子出現問題時,只是嚴厲的說教,并不會讓他們真正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假如我們嚴厲的說教,能讓孩子意識到錯誤,并且記住這個教訓,會讓孩子未來更好的成長。
而不是以愛之名去打罵孩子,對孩子沒有任何的好處,因為他們只會對自己的行為產生怨恨。
所以,當孩子犯錯誤時,我們的態度也應該是溫和而堅定的。
讓他知道自己的錯誤會產生什么影響,我們來幫助他改正,而不是打罵孩子,讓他學會認錯,自己認識到錯誤。
2、學會溝通
有時候,我們父母之所以整天吵架,都是因為不夠了解孩子。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應該學會溝通,而不是強詞奪理,在孩子的情緒上來了,就要進行溝通,如果溝通不暢不達目的,父母又不懂得溝通,會給孩子帶來很多的困擾。
因此,我們要懂得溝通,就像和孩子談話也是一樣,要學會和孩子溝通,這樣才能明白孩子的想法,才能找到有效的溝通的方法。
3、 學會認真傾聽孩子的聲音
孩子想要父母傾聽自己,這就需要我們認真傾聽孩子的聲音。當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時,我們要認真傾聽,并且要認真的聽完孩子的表達。
這個傾聽的過程,也是在告訴孩子父母要注意聽孩子表達的內容,不要打斷孩子的思路,這個過程中,家長可以感受到孩子的委屈,并且給出孩子自己的建議,這樣的傾聽非常重要。
因為孩子在講完事情后,他的情緒已經得到了宣泄,這就意味著他的心理壓力已經得到了釋放。這個時候,家長如果只是輕描淡寫的說“挺好”“我們要是回去上課了,肯定會更加努力的”,這就完全是把孩子的情緒都宣泄了,反而忘記了傾聽孩子的感受,不利于孩子情緒的釋放。
因此,家長要懂得傾聽孩子的表達,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要做到不打斷、不評判、不否定。
我們的孩子在這個階段,并不是他們想要挑戰權威,而是希望自己被尊重、被信任,所以這個階段需要家長耐心的傾聽,不要去打斷、評判、否定,只需要給予理解、接納和回應。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5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