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家躺著玩手機不出門,而且房間一住就是一個多月,父母對孩子太溺愛,手機不給孩子就哭鬧,真是一個難管教的“熊孩子”。
孩子迷戀網絡,孩子放假待在家就捧著手機不出門,家長發現孩子的這種情況,難免就會覺得焦慮,還認為是孩子上網課沒做好,沒好好上課。但其實,這是一個誤區,因為很多網課都是以游戲和直播的形式為主。在直播過程中,孩子們可以和主播互動,可以互動,可以領取禮物,還可以領取小禮物等等。但是直播因為太復雜,直播時,孩子也會有疑問,答案可能就不一樣。
那么孩子上網課,就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走神的情況嗎?顯然不會。而游戲的時候,互動交流的時候,孩子又會感到不舒服,這種情況也是很正常的,父母也不要慌張。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網癮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第三類、幫孩子建立手機網絡使用規則:讓孩子在正常上學,正常完作業,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機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機網絡,這也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這是屬于民主智慧型。
作為父母,雖然看到孩子沉迷于玩游戲,沒有學習的狀態,但是心急如焚,恨不得馬上就能找到孩子,或者從網課切換到另一端,找老師幫忙一起解決。
但是這樣的解決辦法,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接受的,也許等到孩子上網課不在狀態下,情況會有所不同。
04 對癥下藥,對癥下藥
既然孩子對網絡游戲有這么多的癮,我們作為父母也要想辦法解決,而不是通過各種手段去阻斷孩子的網癮。
網絡游戲可以讓孩子暫時忘記現實生活中的煩惱,從而忘記虛擬世界帶來的快樂。
孩子如果沉迷網絡游戲,有可能是因為父母在家里太過于嚴苛的教育方式,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孩子的逆反心理是由于父母的教育方式引發的,就像上面那位爸爸一樣,如果在孩子的教育上不聞不問,沒有以身作則,那么孩子就會不聽話,也會用手機去玩游戲。
正如上面那位爸爸一樣,在發現孩子沉迷于網絡游戲時,采取措施,那么效果一定是不明顯的,這時候采取措施,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會主動放下手機,去學習。
但是大多數的孩子,都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有些家長不能夠及時地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把重心放在學習上,這樣孩子玩手機的欲望自然就會降低。
對于孩子而言,只有擺脫手機的束縛,才能真正地玩耍。家長不妨這樣做: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當孩子沉迷于手機時,家長不妨對孩子進行一些吸引孩子的活動進行一定的轉移。比如帶孩子去戶外活動,郊游,和孩子一起做手工,做游戲,參加戶外活動等。
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好榜樣
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每天回家后不是看電視玩手機,就是刷視頻,那么想讓孩子放下手機,也是很難的。所以家長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要求孩子不玩手機,自己卻在一旁玩手機,這種“雙標”的行為,是會讓孩子產生叛逆心理的。
如果父母的做法不引起孩子的重視,那么孩子會更加的叛逆。
2)制定合理的規則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孩子玩手機也是如此。
在孩子使用手機的時候,可以跟孩子一起制定規則,比如:對孩子的手機進行一定的限制,允許孩子多使用一些手機,時間到了之后就要把手機還給孩子。
這樣堅持下去,一段時間之后孩子就會漸漸地習慣于使用手機,成為一個不依賴手機的人。
3)多帶孩子出去走走
父母可以在周末帶孩子去公園逛逛,去圖書館或者是去游樂場,去大自然里感受一下自然界的美好。
孩子之所以愛玩手機,就是因為生活太無聊,除了手機,沒有更多好玩的事情。
父母要多帶孩子出去走走,去公園逛逛,就算是打游戲,也可以帶孩子去游泳池,讓孩子跟小伙伴們一起玩耍。
孩子還小的時候,就應該多帶孩子出去玩,參加戶外活動,讓孩子跟小伙伴們一起運動,讓孩子的身體得到充分的休息,那么孩子的精神狀態就會更加好。
4)多帶孩子出門旅行
多帶孩子出門旅游,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發現更多有趣的東西,比如自然界的知識,人文歷史等等,孩子就會慢慢地喜歡上這個世界。
孩子的天性是玩耍,父母可以帶孩子到戶外活動,到游樂場玩耍,孩子能在這個過程中得到鍛煉,通過玩耍,孩子的身體機能也會得到更好的發展。
總而言之,孩子愛玩手機和游戲,是分不開的,父母一定要正確引導,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好地利用手機,避免孩子沉迷其中,避免孩子成為手機的“玩物”,讓孩子健康成長!
這是水淼·WordPress站群文章更新器的試用版本發布的文章,故有此標記(2023-03-31 09:58:13)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6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