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早上厭學不起床大喊大叫,上學一甩“我就是不去上學”
孩子開學每天就在媽媽、姥爺面前摔門,就連睡覺也抱著媽媽不睡覺。孩子起床后被媽媽催著送到學校門口,就開始哭鬧,大吵大鬧。
媽媽的情緒爆發,或許來源于學習,也可能來源于游戲。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03
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朋友的孩子桐桐10歲,讀小學四年級。他在三年級時喜歡上了打游戲,最初玩得是《王者榮耀》,后來是《絕地求生》。
平時和小伙伴們相處得比較好,每次桐桐桐都和朋友一起玩,但有一次玩得很開心,卻沒關燈。朋友看到后特別生氣,但并沒有在意。
直到有一次在桐桐桐的書桌上發現了一個手電筒,于是,在睡覺前,朋友甚至沒有提醒桐桐桐的房間里沒有開燈,直到桐桐桐睡了,她才回來。
直到桐桐已經13歲,他和父母的關系才終于緩和過來。桐桐桐桐媽媽說:“我不知道這算不算真正的網癮?是因為我很害怕這種行為,因為我覺得一旦成癮,就意味著對整個家庭的傷害。”
03 從成癮的機制出發,戒除網癮
“從成癮的機制出發,戒除網癮,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從成癮的機制出發,戒除導致孩子網癮的環境因素,從根源出發,戒除導致孩子網癮的環境因素,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當環境的變化存在于現實中,成癮的環境就會被改變。如果在一個家庭中,家長的教育方式不改變,就會導致孩子對學業的態度也隨之變化。”
1.家庭結構的改變。家庭結構的改變主要指父母對于子女的教育方式,一般指的是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模式,包括父母和子女的關系是否和睦,親子關系是否是和諧的,親子關系是否融洽。“所以說,家庭的每一個成員之間的關系是否和睦,對于孩子的成長而言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2.心理層面的因素。首先,孩子在心理方面需要獨立,特別是和父母關系融洽的孩子,與父母關系的好壞是很重要的。“這一點不僅僅體現在關愛孩子方面,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也要多關心關愛孩子,給孩子足夠的陪伴,多讓孩子體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張曉認為,親情的陪伴也是給孩子指出生命的指導、啟發、成就感的重要方式。“很多父母覺得自己的口頭禪、臟話連篇也都不告訴孩子,那么孩子肯定是不愿意開口說話的。”
3.在孩子未成年時期,家長要關注他們的成長。對于青少年來說,最重要的是尋求自我認同,獲得自我認同。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他們常常會遇到困難,在向父母求助時,往往父母總是以工作忙為借口,忽略孩子的求助信息,久而久之孩子的自我認同感就會慢慢消退。“父母要重視孩子的感受,要能夠真正地去看到孩子的感受,不要單單以孩子的成績作為評判孩子的標準,當孩子有了解、有了解時,才能夠對癥下藥。”
“如果孩子的厭學情緒已經嚴重到了很嚴重的程度,建議家長們馬上帶孩子去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
米盧
:
我個人認為,其實孩子厭學情緒本身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家長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只是“束手無策”。
“對于小朋友的厭學情緒,如果我們能夠站在理解的角度去思考,通過家庭教育的手段去幫助孩子疏導情緒,對孩子保持理性思考,也許就能夠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個時期。”
李玫瑾教授不建議家長們在給孩子們上課的時候,先去關照自己的孩子,要做到這幾點:
一、心態放平,不要把自己的焦慮情緒帶給孩子。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厭學的時候,往往會非常焦慮,就會直接打罵孩子,讓孩子變得更加恐懼、反感,甚至會把自己關在房間里。
但其實這樣會讓孩子更加恐懼,更加焦慮,覺得自己沒有辦法融入集體里面,沒有人愿意和他交朋友。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7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