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少年沉迷手機游戲,花光媽媽12萬積蓄
孩子沉迷手機游戲,打賞主播,多次充值的案例,讓萬千網友為之動容。8月17日,河南南陽一14歲少年小強,因為家人不讓玩手機,對著爸爸就是大打出手,期間還用父親的身份證注冊了王者榮耀,充值將近2萬元。
國家第二次出手整治游戲市場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網癮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第三類、幫孩子建立手機網絡使用規則:讓孩子在正常上學,正常完作業,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機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機網絡,這也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這是屬于民主智慧型。
據媒體報道,當時未成年人為他人開發的游戲中出現了大量的資金投入,并且基本上都是通過成年人信息注冊的,商家未進行核實。
雖然騰訊、網易等游戲也對未成年人的游戲充值進行了明確監管,但是也存在著一定的疏漏,因為這一類人群還是以未成年人居多。
游戲公司在批準逮住未成年人充值的情況下,也會進行游戲內充值消費的判斷,進行全額退款,這就需要家長和孩子都進行舉證。
孩子在玩游戲時家長應當做好監管
家長:
未成年人的游戲賬號,僅能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節假日的20分鐘之內使用,作為孩子的游戲賬號,絕對不能充值。
02
根據孩子的年齡,家長需要提供一些孩子能用到的證明
在玩游戲時,家長可以提供孩子的賬號,家長可以給孩子適當的引導。
但如果家長判斷孩子年齡在7歲以下,無法判斷孩子在游戲充值上花費的精力是否超過了成年人,這時候如果孩子充了錢,家長就需要事先向游戲公司申請退款。
米粒媽印象深刻的是,有很多游戲公司的退款方式都是自行解決,比如一個程序解決不了的話,可以輸入密碼,輸入密碼后才能繼續操作,或者重新輸入密碼,直到自己的賬戶上的錢全部充了這個系統。
米粒媽覺得,這個過程可能需要資金來花費,而且孩子玩游戲充值的錢也并不是大數目,所以她選擇忽略掉。
米粒媽在《好孩子,壞孩子》一書中曾寫到:
“當一個孩子從小就開始玩電子游戲,他就會不斷地成長,玩游戲,學習,然后就是不斷地獲取知識,游戲,不斷地獲取新的經驗值,然后就是不斷地升級,新的成就感,新的滿足感。”
這個世界上,游戲并不是一無是處,游戲的好處也很多,它為孩子提供了一個接觸外部世界的機會,去了解這個世界,和更多的陌生人一起探索未知的世界。
《少年說》里的學霸小林說:“每次媽媽讓我考第一,都是騙我的。”
有時候,父母適當的欺騙孩子,也可以給孩子一個驚喜。
因為沒有人的相信他可以做得更好,他們經常會變得越來越膽小,懦弱。
在現實生活中,有多少家長在給孩子傳遞這樣的信息:
“只要你好好學習,我就給你買玩具。”
“考不好就不準在這里玩。”
“考不好,回來就讓你給我罰站!”
………………
心理學家認為:
父母的這些話會讓孩子產生一種錯覺:“媽媽是不是不喜歡我?是不是在跟我作對。”
從而,孩子往往容易變得膽小、怯懦、內向,缺乏安全感。
而一旦孩子長大成人后,就會變得小心翼翼,不敢輕易犯錯。
相反,孩子的內心,是非常渴望被認可和肯定的,如果父母的話只是一味的批評,孩子的安全感就會喪失,自信心也會慢慢地被擊垮。
李玫瑾教授曾經分享過一個案例:
一個單親家庭里的媽媽,經常抱怨孩子調皮、不聽話,但是當她聽到孩子的表白時,媽媽卻沒有大發雷霆,而是摸摸孩子的頭說:“乖,我們要再給你買一個新的。”
孩子這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且向媽媽道歉。
“媽媽,我以后再也不會這樣了!”
“為什么,你總是這么不聽話?”
“說什么都是不聽,你還有理了?”
媽媽對著孩子吼叫,卻發現孩子并沒有改正錯誤,反而變得更加叛逆。
心理學家曾奇峰說:“沒有回應,家也是絕境。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7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