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激勵沉迷于游戲的兒子的話
“你可以玩游戲,但你必須好好學習!”
13歲的男孩樂樂沒有聽父親的話,很顯然,她的生活也是一團糟。母親事無巨細地照顧著樂樂,幫他鋪設一條道路,將所有生活安排好,這樣的生活,孩子的成績又怎樣,這樣的教育,讓孩子不喜歡讀書,也不喜歡上“電子競技”這一體育,對于孩子來說,只會越來越枯燥乏味。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網癮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第三類、幫孩子建立手機網絡使用規則:讓孩子在正常上學,正常完作業,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機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機網絡,這也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這是屬于民主智慧型。
父母之所以執著于電子游戲,也許只是覺得不能讓孩子離開電子產品,對電子產品越來越好奇。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對于電子產品沒那么大興趣,還不如多陪伴孩子。
其實這種想法往往是錯誤的,電子產品可以幫助孩子學習,但過度沉迷電子產品只會讓孩子沉迷在虛擬世界中,無法自拔,甚至會產生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一味禁止孩子接觸電子產品反而會讓孩子產生更多的好奇心
前不久熱播劇《少年的你》,陳念的故事讓人印象深刻,魏萊為了找到平衡車的證據,就在媽媽去找時,她在車上把自己關了一個小時,不吃不喝,在車里大叫。
魏萊的媽媽不僅沒有給她撐腰,反而還對警察叔叔喊話,警察叔叔再問她,她還這樣做,就讓警察叔叔把她帶走,警察叔叔馬上把她帶走,她才走到車上。
因此,父母要知道孩子不喜歡被約束,也是很正常的,父母需要對孩子有一定的掌控感,可以適當的提醒,但是一定要有約束,不然父母也會把自己關起來,孩子會從父母那里學會規矩,如果不能做到這些事,父母就要承擔起責任。
2. 不嘮叨,用實際行動表現對孩子的關心
很多父母總是說,自己一邊要求孩子做這做那,還美其名曰"孩子應該和自己在一起。"然而,父母總是會打著"我是為你好"的旗號,實則是在不斷的干擾孩子,擾亂孩子的專注力,讓孩子變得越來越浮躁,也越來越沒有耐心。
其實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對于自己喜歡的事都會非常熱愛,更加愿意聽從父母的安排,而不是家長的安排,他們認為這是對自己有利的。家長看到孩子在完成一項任務的時候,能夠非常有成就感。這樣的體驗式的激勵是很有效果的,因為孩子做事會變得更加專注,而且可以提升學習的效率。
鼓勵孩子合理的表達自己的需求
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出現的"拖延癥"的時候,往往會采取打擊性的教育方式,或者是辱罵孩子,這樣一來,就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沒有自信心,并且在以后的生活中也會變得束手無策。家長們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多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需求,讓孩子明白"不管我怎么磨蹭,爸爸媽媽都會陪著我一起去做,而不是讓我一個人學習。"
2、堅持鍛煉孩子的專注力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如果孩子只專注于某一件事情的話,那么就會使他做其他事情的時候,無法集中注意力,他可能因此而放棄了學習,或者會拖延或者直接放棄。
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學習的過程中,最好讓他堅持做一件事情,如果孩子年齡太小,家長可以陪同孩子一起去嘗試完成,要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進行。
3、增加親子互動
家長可以增加親子活動,在家里增加親子互動,比如:做游戲、講故事、畫畫等等,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馨。
從心理角度出發,家長更容易改變自己,面對孩子的叛逆行為,家長更多一些耐心,采用正確的溝通方式,和孩子做朋友,用更加積極的方式來面對孩子,才能有效的幫助孩子,走出叛逆。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9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