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改變孩子的厭學,甚至不上學的行為呢?孩子在學校厭學,可他在家就是沒事干,是不是就是閑的?那孩子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行為呢?是不是家長平時做的太多了?
你能不能聽一下老師說的“厭學”二字?你是不是也這樣做呢?
我相信至少家長應該是跟我有相同的認識,而且我確實是個有智慧的媽媽。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孩子厭學,是在學習中的正常現象,是學生在學校的適應過程中,其正常化反應出來的現象。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適應的過程,那么家長不正確的做法,就是片面地追求結果,用“學了就考了個好成績”,“別人都考了好成績,為什么你考不好?”來否定孩子,這種方式必定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從而增添孩子的煩惱,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讓孩子對學習產生厭倦和恐懼心理。
正所謂,“學海無涯苦作舟”。學習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尤其是高中生,學習壓力很大,但是我們也要知道,不能只顧著享受,要講究科學的學習方法,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要對自己的學習能力進行一個系統的了解,這樣才有可能有更好的提升學習成績。
2、切忌對孩子有過高的期待。
比如有的家長對孩子期望值過高,除了學習成績,什么都不關注,給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壓力,導致孩子對學習失去興趣。有的孩子甚至因為父母的高期待高期待感到自己能力無法達到父母的要求,產生了抑郁情緒。
3、多鼓勵、少批評。
孩子如果犯錯誤了,很多家長一味地指責批評,而不鼓勵他們,孩子就會產生逆反心理,更加失去信心。要相信孩子有能力在一次次的錯誤中吸取教訓斥,不斷進步,直到有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
4、重視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弟子規》里有這樣一句話:凡是經歷了失敗的教訓,必定會受到懲罰。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在挫折中成長,學會直面挫折,并戰勝挫折。
我認為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更不能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
成績只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一部分,也是我們關注的焦點。作為家長,我們要做的是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當孩子有了獨立意識時,孩子才能夠把成績做成一件事。
1、我們應該讓孩子了解自己的能力
“你是最棒的,這就是你的能力。”“你是個聰明的孩子,成績一定會趕上去的。”
“你是最棒的,你是天才!”“你是最聰明的,明天一定能夠找到更好的工作!”
2、鼓勵孩子和其他人進行一些合作
孩子往往在平時都是非常樂意與人合作的,而且他們的社交能力也非常強,可以和其他人進行一些合作,這樣孩子就能夠擁有更加團結、團結、樂觀的人際關系。而且他們往往在合作的過程中能夠表現出很強的合作精神。
3、從小事做起,鍛煉孩子的領導能力
孩子們在生活當中都比較貪玩,做什么事情都比較被動,想要獲得成功,總是會遇到困難。但是孩子們在嘗試的過程中,如果想要取得成功,就需要認真對待,并且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的提升自己的能力。
對于孩子們來說,他們也會更加的專注于完成一件事情,在此過程當中,孩子們會提高自己的抗挫能力,對于孩子們以后面對挫折的能力也是有很大的幫助。
3、不要做領導型的父母,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有的時候父母們也應該學著放手,讓孩子去做一些事情,畢竟,孩子終究是要長大的。有些事情孩子們可以自己做的,但是有些事情家長們不能代勞,這對于孩子來說是不公平的,作為家長,要讓孩子自己去做一些事情,哪怕是錯誤,家長們也要讓孩子自己去嘗試。
4、不要太過急于求成
對于孩子們的教育,父母們更應該用一顆平常心去看待,不要把所有的壓力都強加在孩子身上,而是要適當的放手,讓孩子發揮自己的潛能,去做他想做的事情,這樣孩子們才會有更多的機會去學習,去嘗試著去成長。
因此,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家長們一定要理智對待,不能急于求成,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4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