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孩子有點厭學,很厭學,很抗拒做功課。
6歲孩子正在學《兒童心理學》(德雷克斯 著,《孩子,挑戰》)。
8歲孩子厭學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你家孩子有厭學的表現嗎?
【爸爸深度催眠】
1、孩子厭學的原因,是爸爸情緒化。
從上一年級開始,爸爸的脾氣就很暴躁,一開始還會很嚴厲地教育孩子,可是孩子依然不服氣,孩子學習成績也慢慢下降。
爸爸就跟孩子說:“你要是學不好,咱們就去搬磚”,爸爸把孩子說的話全都記在心里,事后找了個“蛛絲馬跡”給孩子看。
結果孩子在厭學這件事上,真的就變得越來越暴躁,爸爸脾氣越來越暴躁,爸爸對孩子的影響也是越來越大。
孩子會因為爸爸的暴躁而失去學習的興趣,在學習這件事上,如果孩子缺乏自信,就會越來越沒有學習的動力。
孩子會因為爸爸的暴躁而失去學習的動力,甚至有的會因為爸爸的暴力而失去對學習的興趣。
爸爸的暴力,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
李玫瑾教授曾經對1000名孩子做過一項調查:
李玫瑾教授的孩子是被逼著上北大的。
結果顯示,孩子的成績都是由媽媽在背后,逼著孩子學習。
一個經常受媽媽暴力對待的孩子,必定會在性格上跟媽媽比較疏遠,在學習上也很難有學習的動力。
反而有些孩子,在媽媽在背后,就會偷偷地努力學習。
這樣的孩子長大后,面對誘惑,很可能會因為貪圖享受,而選擇偷懶。
爸爸如何正確的教育孩子,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有很多的問題,但是每個家庭的孩子的情況都不一樣,所以作為爸爸一定要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孩子不喜歡學習,家長先要學習。
教育孩子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有時候你越是逼孩子,孩子就越是反抗,甚至還會有叛逆的行為。
本文中的爸爸為了教育孩子就放棄了自己,但是卻給了孩子一定的學習空間,這樣的爸爸何嘗不是更好的一種教育方式呢?
教育孩子要注意這幾點:
1、教育孩子的時候,爸爸要做到情緒穩定
很多孩子在遭受到父親的打罵教育后,變得焦慮不安,甚至會和父親動手,這個時候就應該爸爸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如果爸爸長期處于崩潰的狀態,很容易情緒激動,那么孩子的一些問題就可能也會變得愈發嚴重。
2、不懂得教育孩子,有些父親的教育方式比較簡單粗暴
比如說:不準孩子打電話,不準孩子玩游戲,不準孩子看電視,不讓孩子看手機等等。
這種方式很容易讓孩子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所以孩子只會覺得不耐煩,完全沒有爸爸的教育意義,對爸爸教育的接受度并沒有提高。
3、不懂得與孩子進行溝通,導致孩子內心產生矛盾
孩子由于年紀小,內心還是比較脆弱敏感,非常容易受到來自爸爸不良情緒的影響。
如果爸爸不能夠及時有效地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不能夠妥善處理好家庭的關系,那么孩子內心就會產生矛盾,而且這種“矛盾”也會讓孩子出現一種自己達不到的心理,覺得對于爸爸來說他和爸爸的關系也是不好的。
4、經常打擾到孩子
當爸爸在忙自己的事情時,媽媽經常會過來打擾到孩子,一會關心一下孩子,一會把爸爸關起來,孩子會覺得很沒有面子,漸漸的也就不愿意和爸爸聊天。
爸爸在外工作壓力大,很辛苦,回到家后會給孩子買一些零食,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偶爾陪伴孩子,讓孩子高興一下,放松一下。
但是這種方式對于孩子的成長沒有任何好處,對于孩子的性格形成也沒有多大的好處。
所以,爸爸要適當的干預,不能夠過分的對孩子進行言語攻擊。
聽到了這些,各位爸爸媽媽媽們你們是怎么看待孩子愛玩手機的呢?你對于控制孩子玩手機的方式有哪些呢?你對于控制孩子玩手機的方法有哪些呢?
歡迎留言區留言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70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