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孩子一直玩手機,
現在他們都玩手機。
如果放任不管,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網癮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第三類、幫孩子建立手機網絡使用規則:讓孩子在正常上學,正常完作業,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機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機網絡,這也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這是屬于民主智慧型。
那么孩子會越玩越上癮,
當孩子接觸了手機,
可能比之前更早,
沉迷的危害更大,
總說孩子是手機,
但是家長們應該明白,
在互聯網時代,
手機確實有很多“害處”。
玩手機,
比“應該”重要
如果孩子經常玩手機,
他們在課堂上的專注力也會下降。
并且可能會因為玩手機,
受到其他事情的干擾。
如果父母強行收回手機,
孩子可能會有一些過激的行為。
所以,家長們不能再一味禁止孩子玩手機了,
而是要給孩子設置一些獎勵。
比如,
如果一個月的時間內寫完作業,
可以玩半個小時的手機。
如果這段時間內寫完了作業,
那么玩半個小時的手機。
那么下次就可以多玩一個小時。
這種獎懲制度的具體執行方法,
會讓孩子更有動力,對完成作業的質量也更加有要求。
而且,隨著假期的結束,
孩子會更有動力,
以更好的狀態迎接新學期的學習。
02
手機,是把雙刃劍
玩手機也能為孩子的學習添磚加瓦。
不管孩子在哪個年級,
家長都要主動、合理地使用手機。
在學校,老師有規定每天只能用手機30分鐘,
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適當延長玩手機的時間。
假期里,父母可以帶孩子多出去走走,
看看外面的世界,
增長見識,提高孩子的見識,
開闊孩子的視野。
03
家長以身作則
想讓孩子少玩手機,講一百個禁止玩的理由,可是孩子會更加堅定自己的想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孩子的很多行為都是從模仿開始的。
孩子的很多行為都是從模仿開始的,
而父母就是他最初的模仿對象,
你希望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
就要首先自己去努力成為那樣的人。
所以,放下手機吧,一心一意的陪孩子玩。
這比玩手機的時間還要多,
不然, 孩子真就被你扔給了手機。
多陪陪孩子,和孩子一起閱讀
你們在家里一起閱讀,一起玩耍,
你在這個過程中享受親子閱讀的樂趣,
孩子自然會把你們帶動回來。
和孩子一起運動,一起玩水,一起看書,
讓孩子養成了好習慣。
有很多家長說,孩子的自控力真是太差了。
怎么一點自控力都沒有?
試試跟孩子一起運動,
一起閱讀,一起鍛煉,
這樣不僅能讓孩子強健體魄,還能增進親子關系。
游戲是孩子成長中的一種娛樂方式,
家長們不要太緊張。
適當玩耍是孩子的天性,
我們不能因為害怕孩子做不好,就剝奪他玩的權利,
玩的時候我們要讓孩子體驗失敗的滋味,
一旦孩子體會到了這種滋味,他就不會再抗拒。
如果我們能有耐心地陪伴孩子,
也許會發現,孩子就沒有之前的抗拒、對抗、磨蹭。
我們對孩子的陪伴,
一定是既讓孩子感到幸福,又能培養孩子獨立的能力。
04
管住嘴
也管住嘴
對于孩子來說,
最有效的方式,是把話說出來
我們做家長的,
要閉上嘴,
多聽孩子說。
可是,有時候我們說了一堆話,
孩子還會走神。
這時,
怎么辦呢?
我們可以試著把“要”說開去。
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個姿態。
“你要出去玩”
“你已經九點了,記得回家之前我們一起再玩10分鐘,好嗎?”
盡量把話聊到孩子的需求
再小的孩子,
都能敏感地捕捉到父母的“真話”,
從而將爸爸媽媽媽說的話,
一股腦地“消化”,
吸收。
這種能力,在日常生活中,
許多父母有時候為了省事,
就直接把手機丟給孩子,
然后自己看電視、打游戲。
而這種“說教”教育,
其實也很危險。
在《少年說》中,
一名男孩吐槽媽媽不讓他看手機,
爸爸卻說,
“你可以看手機,
但是這是我的自由。”
他很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但是卻被媽媽“剝奪”,
于是在說教、指責和打罵,
他就默默忍受著,
忍無可忍,
爆發了一場情緒的“破壞”。
沉迷游戲的孩子,
往往都有一個忽略了身邊真實世界的媽媽。
有個11歲的小女孩,
媽媽經常在下班后,
網購一些漂亮的衣服給女兒,
還有人給女兒購買化妝品,
看著女兒美美的身影,
媽媽也開心極了。
但是媽媽也有自己的小煩惱,
她的女兒放學后很少和同學出去玩,
媽媽總是說:
“和同學們在一起就是放松,玩玩游戲,就是不學習。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70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