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開導厭學孩子
孩子對上學有抵觸、抗拒的情緒時,厭學情緒的孩子一般有以下兩種情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一種是
因為討厭老師,不喜歡老師的授課方式,而從“最好”到“最壞”,這是孩子對老師的恐懼。
另一種是
因為對某學科的不喜歡甚至不喜歡,而不想上學。
這些情況在很多家長身上都存在,家長們希望孩子能夠學習好,但是孩子的學習成績卻不好,可能會導致孩子不喜歡老師,繼而發展到厭學。
表面上看,孩子厭學是由各種因素造成的,但其實,很多孩子厭學,歸根結底,是因為情緒管控能力不足,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情緒。
當然,厭學并非是單一的“不想學習”、“怕上學”,更不是“不喜歡學習”,而是“學習太累了,我想”。
而且,厭學情緒是一種消極的情緒,不僅影響到了學習,還會影響到生活,甚至影響到了人際關系。
美國大學教授的研究指出,“人的大腦的記憶力可塑性很強,幼兒園時期的學習記憶力幾乎為零。”
而經過調查研究發現,孩子在小學階段,“不想學習”的比例最高,到了初中階段,幾乎只有不到20%的學生能真正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孩子的厭學情緒,除了自身原因,不排除外部原因,畢竟心智尚未成熟的他們很容易受到外部的影響。
那么,我們該如何幫助孩子走出困境呢?
● 與孩子一同探討學習的本質,降低學習的挫敗感
孩子遇到挫折,家長如果采用批評指責的方式,很容易讓孩子情緒失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超限效應”。
同樣的老師,同樣的學習,同樣的學習方法,有些孩子就是聽不進去,如果我們用更加合理的方法去引導,結果可能就會完全不同。
在我家,兒子的弱項在于英語,我常常會說“我想讓子彈飛一會兒,你先聽,”兒子一聽,馬上會說:“對,我說過,我打籃球不打籃球,我怕打籃球不贏了別人會笑話,所以我就不打籃球了”。
那怎樣才能讓孩子不打籃球呢?
一個很簡單的方法,給孩子一個選項,讓他先說:“你想讓我跳沙發,還是想跳沙發?”
而不是說:“你還不趕快去睡覺!”
這兩個選項,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得到的不是選擇,而是責難。
這時候,孩子就會產生一個“選擇”的錯覺,他把自己和父母的關系,搞得一團糟。
而他在選擇的過程中,
也會因為無法自控而不斷地被否定、被打壓,變得越來越不自信。
所以,父母要是能跟孩子商量,
“功課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決定好嗎?”
還有一類父母,他們經常把孩子的時間,
排得滿滿當當,
安排的滿滿當當。
這種父母,在孩子上學后,最大的特點就是只管孩子的學習,
什么都不管,
認為這樣孩子就能考出好成績。
其實,這是不對的。
人的大腦,在20歲以前,
發育得越快,
吸收的知識越多,
吸收的東西越多,
人的大腦發育的區域越大,
吸收的東西越多,
而孩子的大腦就越是清醒,越聰明。
所以,父母們,
不要只管孩子的學習,
更要學會怎樣陪孩子玩!
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杰曾經說過:
“游戲是孩子的語言學習”
孩子天生就是游戲,
所以,
作為父母,
我們不能用一些消極的、
甚至是有害的、負能量的行為,
來“保護”孩子們的大腦。
△ 一個故事
一位媽媽帶著她12歲的女兒去動物園玩,
孩子們為了吃飽肚子里的米飯,
模仿獅子大開口說話,
于是,他們跑過去,大聲唱歌,
同時,
還模仿獅子大開口說話,
最終,
他們變成了一個叫“獅子大開口”的大獅子。
這位媽媽的做法,
贏得了很多人的認同。
之所以叫這個名字,
是因為這個故事的開頭就描述了,
兩個孩子的媽媽,
分別是一個火象的媽媽和一個黑象的媽媽。
為了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
媽媽采用了不同的方式,
他們分別畫出不同的動物、植物和情緒,
接著媽媽提出了不同的話題,
接著孩子就能滔滔不絕地說出來,
而且,還會用更加詼諧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內心的想法,
而這種積極的表達方式,
會讓孩子們有更多的熱情去參與其中,
鍛煉孩子表達能力。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71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