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孩子厭學休學休學
從月月考,到月考,每次期中期末考試的前一天,每次,先生都會在校門口接孩子。他是很著急地來到學校接孩子,剛進校門,他就本能地因“壓力山大”而焦慮不安,“快要考上的學校怎么辦”…… “如果不出考場,怎么能回家?” “如果回家就是寫作業,哪有時間打游戲?” “你這樣不行的,咱家孩子,自己考試就是得了獎,怕什么!” “咱家孩子,是不是都是100分,怕什么來什么”…… 從一年級到五年級,孩子每天寫作業,媽媽一直“盯著”。有一回我發現兒子寫作業的時候扭來扭捏地不開小差,一道題連著10遍,我跟他說:“這樣會越來越笨,遲早會上癮,會傷害你的眼睛!” 孩子沒說話,但是過了一會兒,他又開始寫了,直到滿屋子里都是筆和橡皮。我把試卷拿出來,一看,他鉛筆盒里的鉛筆盒里有一只眼睛,寫著“恨”。 我把鉛筆盒里的東西給他說:“你看你的鉛筆盒里,小朋友的鉛筆盒里,全是橡皮,如果誰把你的筆袋扔進了地上,你就會很生氣,因為你不喜歡奶奶會把你的文具摔壞,你覺得很生氣對嗎?” 孩子說:“是的,媽媽,我撿到了一只鉛筆,還有好多其他的。” 我說:“那你覺得這種丟東西的小朋友該怎么辦呢?” 孩子說:“不要,我覺得可以和小朋友交換著玩,交換著玩兒。” 我說:“你覺得這種方法對嗎?” 孩子說:“可以。” 我說:“你覺得這種做法有點不禮貌,這種做法有點不尊重小朋友,你要是主動去和他們交換玩具,他們會很不高興,他們會很不高興,你自己有沒有同理心,但是這種做法,其實對孩子來說是不尊重的,他們也是不講理的。” 孩子說:“這個方法很好,但是我不喜歡。” 我說:“我知道你很不開心。” 孩子說:“有些東西是沒有生命之源的,但是它們愿意在黑暗中死去。” 我說:“對孩子來說,“陽光”才是療法的最大動力。” 然后我問孩子:“你為什么愿意把它當作一個游戲呢?” 孩子說:“因為它能讓我有活下去的欲望。” 我說:“那如果你愿意做這個游戲,要想辦法把它的生命活得有意義,你要思考如何把它變成你的生命。” 我接著問:“如果你把自己當作一個游戲,你會有什么樣的人生?” 孩子想了想:“我會努力學習,爭取來去幫助父母。” 然后我問他:“假如你有夢想,為什么要做呢?” 孩子說:“我要成為漫畫家,我要成為一名醫生,給你們看更多有趣的漫畫!” 孩子覺得自己可能成為一個游戲設計師,但是不知道為什么要成為一個漫畫家。 所以父母不希望孩子成為漫畫家。
可是,當孩子和父母不一樣,父母需要對孩子有不同的要求。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對孩子的發展方向有所定位,然后引導孩子進行教育規劃,或者說是通過一些具體的方法,讓孩子實現自己的目標。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如果父母看到孩子迷茫了,讓他自己思考,他自己也會思考。 這時候,父母不要想著操控孩子,要想著怎樣引導孩子,引導孩子去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而不是給孩子下死命令。
那么孩子就會朝著父母的目標方向去努力。
比如說,他可能在學校里長期處于一種挫敗的狀態,遇到一點小挫折,就會被各種心理問題所困擾。 當他回到家,父母就會發現,孩子會更加頹喪。
而這時候,父母再去指責他,孩子又會更加迷茫,他的情緒也會變得更加糟糕。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71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