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間不少父母都為孩子安排了一門興趣班,6歲的孩子瑤瑤也不例外,瑤瑤的父母抱著讓孩子試試看的心態,讓孩子去一家鋼琴教育機構參加了相關課程的學習。原定是每周兩節課,起初瑤瑤對鋼琴能發出好聽的聲音還有一點點的興趣。但是,當開始學習到樂理部分和節拍器的使用,瑤瑤就經常走神不在狀態。很簡單的節奏教了幾遍都沒有彈好,鋼琴老師對瑤瑤要求很高,當她彈不好的時候會用嚴厲的語氣批評。

回家后瑤瑤哭著對父母說,不愿意再去上鋼琴課,因為鋼琴老師對她太兇了。父母聽到孩子這樣的言論,第一反應就是孩子是不是受到委屈了?可是轉念一想也許并不全是老師的問題,有時候嚴師出高徒,孩子要想掌握一門技能,怎能輕言放棄呢?父母這時左右為難了。

作為父母當你遇到孩子在學習上要半途而廢的時候該怎么辦?
相信很多 父母對孩子都有一定的期望,給孩子安排了很多學習的機會,希望孩子能多才多藝。但是,當孩子用各種各樣的理由來說服父母想要放棄學習的時候,父母要如何分辨孩子口中這些信息,真正讀懂孩子,引導、幫助孩子堅持下去?

首先,要分析6歲這個階段孩子身心的一些變化
1、學習環境的改變,孩子需要更多的理解和時間去適應
這個例子中的孩子瑤瑤已經6歲了,是即將步入小學階段學習的孩子。但是從上課的習慣上很可能還是保留著幼兒園上課的習慣,自由、靈活、不被過多的拘束。而一旦孩子換了學習環境,例如原先上課有很多小朋友陪伴,學鋼琴只能和老師一對一,對孩子的注意要求相對較高。老師的態度不像幼兒園老師那樣溫柔等等,都會讓孩子有點手足無措,需要父母更多的理解和時間去適應。

2、不想上課很可能是遇到了困難
6歲的孩子已經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他們能從獲取到的知識進行“加工”,轉化成自己的東西。但是,如果這個轉化的過程不是很順利,孩子可能就會像是遇到困難那樣,想躲避、放棄。這和2-3歲時期不一樣,他們并不是“不懂事”,而是覺得很難,自己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戰勝這樣的困難。

3、孩子的自尊心變強,變得很敏感
6歲這個階段孩子已經有一種“小大人”的感覺,覺得自己不再是需要爸爸媽媽分分秒秒都要呵護的小寶寶,自己能承擔自己的事情。但是與此同時孩子也在變得敏感,自尊心變得很強。如果上課的時候被老師責備,或者受到嚴厲的語言批評。孩子很容易就接受不了,因為在家里或者是之前的幼兒園很可能沒有受到這樣的指責。

所以,當孩子出現厭學的情緒。父母先從孩子的言行中判斷,孩子是遇到了學習上的困難,還是真的受到了欺凌。但是無論是哪一種,父母一定要很明確地給孩子一個信息:父母能為他提出更好的建議或者是幫助,但是具體要怎么處理,孩子可以有自己的想法。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制性地塞給孩子。這樣對孩子今后的任何一個學科的學習都沒有太多的好處,嚴重的甚至會產生逆反心理。

然后,要取得孩子的信任,并尊重孩子
1、取得孩子的信任,是為了讓孩子愿意和父母來交流。
隨著孩子的長大可能會越來越不愿意和父母來交流。如果父母們一聽到孩子有不同的想法就著急反駁,那么一段時間后孩子就會放棄主動和父母去交流。甚至父母主動找孩子聊天,孩子都會“冷處理”。所以,相信孩子,讓孩子把問題聚焦在事情上,而不是人上。既是尊重孩子,也是讓孩子學會先尊重別人。

2、與孩子一起分析和商量對策
當孩子提出不愿意學習某種技能的時候,父母不妨趁這個機會鍛煉孩子的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你可以把學習鋼琴的好處和孩子講清楚,然后問孩子,現在這種情況如果不學習鋼琴了那要怎么辦呢?如果孩子能很清晰地描述出自己的想法,那么說明孩子已經有了一定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孩子反復強調是老師聲音太大或者性格與自己不和才不愿意學習,那么說明孩子很可能還沒有真正處理問題的能力。

3、如果遇到自己不喜歡的人,而不得不相處的時候怎么辦?
孩子如果告訴父母自己不愿意學鋼琴其實是為了換一個老師,那其實也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式,但是現實生活中,往往不得不面對自己不喜歡的人和事。父母正好用這樣的機會教會孩子如何處理生活中和學習上這樣的事情。

最后,孩子如果遇到自己不喜歡的老師,父母該怎么辦?
1、詢問孩子有沒有和老師進行溝通?
孩子的上課的時候沒有聽懂而造成的錯誤,受到了老師的指責,孩子有沒有和老師溝通這樣的錯誤產生的原因?如果沒有,而父母平常也沒有接收到老師這樣的反饋。那么當下就該在孩子面前直接和老師溝通。把其中的問題解決。

2、父母要主動和老師、學校溝通,保持緊密的聯系
父母要和學校的老師保持緊密的聯系,無論是小學還是校外學習一些技能,都要和任課老師保持溝通,及時針對孩子的一些情況進行分析。如果孩子做錯了,父母能幫孩子怎么樣去糾正?例如孩子節拍打不好,父母可以用其他的方法來鍛煉孩子的節奏感。等下次上課孩子節奏就正常了,自然老師也沒有理由批評孩子。

3、觀察孩子的情緒,及時根據情況調整
在校外學習藝術技能,如果孩子一直很排斥上述的方法都使用過了。父母不妨嘗試為孩子請假一段時間,暫時中斷學習,讓孩子的情緒平復一段時間。或者為孩子找更好的機構培訓。
但是,當孩子正是步入小學,因為不喜歡老師、不喜歡這門課就要求換老師、換學校、甚至偏科,這些都是不實際的,最終影響的還是孩子本身。

先對孩子的心情表示理解和同步,能夠共情孩子的心理狀態,表示對他正在遇到的問題表示愿意幫助,這樣才能讓孩子對父母逐步建立信任。而不是父母一昧的偏袒或者要求,在信任的基礎下,在引導孩子學會處理師生關系,學會釋放壓力。學會面對可能他不是那么喜歡的人和事,帶著孩子一步步成長,才是一個孩子最需要的。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7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