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2019年網民網絡安全感滿意度調查活動成果匯報會在天津舉行。南都未成年人網絡保護中心作為參與單位之一,在會上發布了《2019未成年人網絡權益保護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顯示,受訪的未成年網民中,網絡安全感較強的占比超過五成(50.7%)。與成年網民相比,未成年人遭遇的網絡暴力與網絡欺凌問題較為突出。
五成以上未成年人
對網絡安全感持正面評價
這份報告是2019年網民網絡安全感滿意度調查活動的九份專題報告之一,綜合了19萬份問卷調查數據和廣東、北京等五省市的田野調查資料。調查顯示,受訪網民中,12歲到18歲未成年人占22.46%,所占比例在所有年齡群體中排名第二,僅次于19到24歲的年輕人。
調查問卷要求受訪網民用“非常安全/安全/一般/不安全/非常不安全”中的一項來形容日常使用網絡的總體感覺。五成以上的未成年人給出了正面評價,認為“非常安全”的占12.38%,認為“安全”的占38.32%。
未成年人更常遭遇
網絡暴力與網絡欺凌問題
網民經常遭遇哪些安全風險?數據顯示,19-80歲的成年網民遇到的問題較為相似,基本均為“利用網絡實施違法犯罪問題”“大數據殺熟”和“網絡騷擾行為”。
未成年人遭遇的網絡安全問題則較為不同,32.35%的受訪未成年人選擇了“其他”,這意味著需進一步研究未成年人面對的網絡安全風險,不可與成年人一概而論。從未成年人的留言反饋看,網絡暴力和網絡欺凌的問題較為突出。
進一步的田野調查也顯示,12.47%的受訪學生曾受到網絡欺凌,且男性學生受欺凌的比例更高。隨著年齡的增長,認為自己受過網絡欺凌的學生比例也整體呈上升趨勢。色情、暴力信息也是值得關注的問題,21.25%的學生曾遭遇過此類信息。
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現狀
近六成網民表示不滿
在評價未成年人網絡權益保護狀況時,選擇“一般”的網民最多,占比36.16%。對現狀“比較滿意”和“非常滿意”的分別占比31.57%和9.79%,合計為計41.36%。對現狀感到“不滿意”和“非常不滿意”的則有22.47%。整體偏低的網民評價,說明未成年人網絡權益保護現狀有待提升。
受訪網民對未成年人網絡沉迷問題最為關注,關注者占比達到37.71%。面對可選擇的防沉迷措施,66.11%的網民認為限制未成年人瀏覽不適宜的網站和信息更有效,57.2%認為應限制未成年人上網時間和時長,55.75%認為學校應進行宣傳教育并采取適當措施,52.24%認為父母應對未成年子女上網進行監督約束。
證明自我價值是未成年人
熱衷游戲的主要心理動因
未成年人的移動互聯網使用情況同樣值得關注。調查顯示,未成年人使用手機的前五項用途分別是聽歌(67.18%)、學習(62.98%)、看視頻(53.18%)、玩游戲(40.59%)和社交(31.81%)。
報告指出,炫酷、新奇、標榜自己與他人不同、渴望融入群體等,是青春期特有的心理需求,未成年人往往需要一個例證來證明自我價值,獲得外界的關注。而游戲是最容易實現、在同齡人社交圈層中被討論最多的。在游戲中交朋友、證明自我價值,是未成年人熱衷游戲的主要心理動因。學習成績較差、在現實中難以獲得老師與家長肯定的學生,對游戲的依賴程度比普通學生更深。
此外,短視頻類應用對未成年人的滲透與影響需要注意。報告強調,未成年人在觀看短視頻的過程中容易受到其價值觀輸出的影響,家長和學校應加強引導。網紅數量眾多、發布視頻頻繁,也對平臺審核形成較大考驗。
未成年人遇到網絡風險
更愿意與同齡人交流
遭遇網絡風險時,未成年人更愿意與誰交流?調查顯示,76.05%的受訪者首選同學或者朋友。比起長輩,未成年人更愿意與同齡人溝通。
不過,當真正需要求助時,大部分未成年人還是會選擇父母。被問到誰更能幫助自己處理網絡風險,58.68%的受訪者認為是父母,其次才是同學或朋友(51.50%)。
值得注意的是,在尋找交流對象時,只有8.98%的學生選擇了老師,比“不說(15.57%)”和“上網傾訴(14.37%)”的比例還低。選擇求助對象時,則只有24.55%的學生選擇老師或學校,低于父母、同學朋友、警察。可見,老師和學校雖然承擔了未成年人系統教育的工作,但在網絡安全保護方面的教育還比較缺失。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副教授童小軍認為,雖然家長在未成年人引導中應承擔主要責任,但有效解決“如何正確引導教育”這一問題的突破口,在于“網絡素養教育進課堂”。
廣東已在全國率先將媒介素養教育列入地方課程。這項工作的推動者、中國青少年宮協會媒介與教育工委會常務副主任、廣州市少年宮副主任張海波介紹,目前廣東以地方課程為抓手,將網絡安全和媒介素養教育列入教師信息化能力提升工程,納入繼續教育學分,對省內的上萬名老師進行了專題培訓。
鏈接
南方都市報榮獲 “熱心社會公益獎”
2019網民網絡安全感滿意度調查活動由全國135家網絡社會組織發起。17日,活動組委會對全國各地積極響應和支持的社會組織進行了表彰,南方都市報榮獲“熱心社會公益獎”。公安部網絡安全保衛局副巡視員陳飛燕、天津市公安局網安總隊隊長張建成現場為南方都市報頒獎。
據了解,本次調查活動問卷有效樣本總數約為19.9萬份,其中公眾網民版約17.2萬份,網絡從業人員版2.7萬份,涵蓋全國34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包括港澳臺)400多個地市(區)。
活動組委會主任、中國計算機學會計算機安全專業委員會主任嚴明說,通過收集和積累網民網絡安全感滿意度數據,可以了解廣大網民的切身感受和訴求。活動組委會秘書處秘書長黃麗玲表示,明年將進一步優化問卷結構,對接各方需求,促進網民安全感滿意度逐年提升。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9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