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不起床,作業拖拖拉拉,不想上學……新學期開始,一些家長又被孩子的拖延癥弄得身心疲憊。24日晚,長江健康專家智庫青少年問題專家、湖北東方明見心理研究所咨詢師程寅老師的網課“與青少年父母談厭學”吸引了近2000人參與互動,課后家長們稱專家“說到點子上去了”。
程寅老師首先請家長停止說這幾句口頭禪:“我的孩子就是懶!”“我的孩子就是心理太脆弱!”“我的孩子就是自制力差!”她告訴家長們,這樣說孩子可能讓你們自己都覺得很不舒服,而且對解決問題一點用也沒有。“我們要學會在系統中看問題,去理解孩子的行為。”程寅說,出現厭學的情況,最大的苦主是孩子,孩子是最想真正解決問題的人;父母是一個協同工作的團隊;目標是更有效地協作去面對、處理每個家庭遇到的獨特問題。
為什么我家孩子不愿上學?“其實孩子出現厭學問題半年前或更早時間,就會出現以下這些情形,家長需隨時關注”:
1、單科或多科成績下降;
2、進入重點初中或高中后排名明顯下降;
3、被老師批評或與老師發生口頭或身體沖突;
4、被同學嘲笑或孤立;
5、在學校或家里,總是犯錯誤,被批評;
6、父母一方或雙方對孩子有高標準、嚴要求;
7、父母一方或雙方對孩子習慣性訓斥、否定、辱罵;
8、父母一方或雙方對孩子有長期打罵甚至虐待行為;
9、家庭內部有新生兒出生;
10、孩子開始寄宿或在寄宿生活中存在人際沖突;
11、父母一方或雙方長期有明顯的情緒低落、抑郁或無故焦慮、擔心、不安等情況;
12、父母之間長期情感不和,反應冷淡,經常冷戰、吵架或打架;
13、父母一方或雙方有婚外戀行為;
14、父母開始公開或私下討論離婚的可能性;
15、父母一方或雙方長期有酗酒、賭博等不良嗜好;
16、父母或者親密的長輩有重大身體疾病或死亡。
“找到癥結后,父母著手的方向就明確了。”程寅說,首先是夫妻的問題在夫妻間自行解決;共同做好孩子的“壓力緩沖器”和“信息過濾器”;父母和孩子都學會反思和溝通,逐步接納對方;發現孩子的優勢,有技巧地為他們點贊;幫助孩子找到前行的方向和目標。在這個過程中,形成良性循環,父母和孩子達到共同成長。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10497.html